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军事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时间:2024-06-01

陈艳

摘 要:伴随着军事院校培养目标的转型,当前军事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设置单调枯燥,灵活性和吸引力不够、对职业素质要求不够重视,过于竞技化、忽视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忽视理论知识传授。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以适应军事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员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学员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依据,选择和组织体育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军事体育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军事体育课程是院校军事体育的核心,是军校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军事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它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军事院校体育教学及培养对象的质量。[1]

一、当前军事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重复设置

军改以来,,有些军事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总体上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的完整体系,对军事体育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设计,有些课程内容老化,手段陈旧,理论性过窄,存在结构性问题,不宜调动学员的训练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目前大部分军事院校的常规型教学课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内容以技能技术、身体素质、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的讲授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对此比较厌烦,兴趣索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些军事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则存在着重复设置的现象,致使课程资源浪费。

2.过分注重体能训练,忽视知识教学

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员的正确体育观的形成,使他们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体育意识更具理性化。使学员懂得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引导学员自觉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体育知识教学在军校中历来是个薄弱环节,表现在内容浅显、缺乏系统性和授课时数较少等方面。据了解,有些院校多年来军体课从未安排过理论课,因此军体教员理论知识严重弱化,使得学员对基础理论及体能训练常识知之甚少,对一些技能动作原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体能训练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院校由于对军事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少、配档不够科学合理,使得每天跟踪抓好“1 h”体能达标训练,巩固和提高学员的综合体能素质无法实现。[2]

3.课程类型单一,缺乏灵活性

军事体育课程一向是军事院校的必修课,在一二年级按建制班进行普修,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不仅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课时分散。三年级尽管开设了选项课,但往往开设课时比较短,学生难以系统、全面地掌握某一专项的知识与技能,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再者,课程较多的集中在体能训练方面,而对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则较少的涉及,导致军事院校的学员缺少知识涵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合格军事人才

1.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学员素质

为了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全军通用训练科目考核标准》的要求,扩展体育教学思路,及时更新军体课程内容,大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对地方入伍的大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军人意识、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必须增设一些具有战斗特色的体能训练项目,突出实践课程,根据不同岗位需要,创新实践课程和训练内容,模拟战场环境,突出一体化作战、特种作战、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渡海抗眩晕、高原抗缺氧等体能训练科目。二是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要紧密跟踪部队战斗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探索与部队一体化训练相结合的新路子,用部队一体化训练最新成果牵引课程教学训练的创新发展,使课程内容紧贴部队作战任务,紧贴科技练兵实际,大力建设打赢信息战的科研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更新机制,使军事体育教育与打赢未来战争需要相统一。

2.增强体育知识教学,提高人文素养

体育知识教学对于帮助学员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锻炼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军事院校教育逐渐向岗位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结合的方向发展,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将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面对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军事院校应当增加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因为“任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并具有鲜明的军事体育职业特色。受训者接受任职教育,必须掌握军事体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任职教育在使学员掌握军事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解决任職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培训的学员具有综合素质,体现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提高课程灵活性

未来的军事体育教学发展方向是由体能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等方面转变。军事院校体育课程类型设置是近年教学改革的热点,在中央军委新时期对于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导下,各校结合自己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课型,诸如基础课、体能课、选项课、兴趣课等。这些课型都是以教学内容和课的目的任务为设计依据,有积极的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军事体育课型,积极的增设一些广受学员欢迎、具有发展前景的课程类型,提高课程的灵活性与自主性。

当然,上述对策建议并非对所有军事院校都适用,只是总体的设想和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个院校应当各自的培养职能,积极的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来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课程设置改革切忌“一时性起”,应该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推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去强制执行,不能因人而变,要得到全校上下的大力支持。[3]

参考文献:

[1]李炳志,张志,王鑫亚.对军队任职院校军事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3):118.

[2]董启林,谭延敏,张铁明.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59-160.doi:10.3969/j.issn.1004-6577.2007.19.098.

[3]孙永民,刘民生.论军事体育在军事教育中的功能及其改革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9):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