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徐联弟
摘 要:校园贷款是一种以解决学生校园生活经济需求而产生的贷款形式,其面向学生,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在网络途径上“引导”学生贷款。校园贷款的防控措施不严谨,造成了不良贷款的情况频频发生,校园贷款乱象丛生,这不仅使得学生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还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当前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校园贷款正以一种渗透式模式充斥于学生群体中,如何有效针对性防止与控制不良校园贷款,提供学生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款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贷款;原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62
贷款本身应是规范的行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为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或满足消费需求,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向学校贷款,如学费贷款等。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常存在一些不良的贷款行为,其以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贷款方的个人信息与家属信息,以不正当的贷款手段为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但同时从中牟取私利。由于不良校园贷款的程序不正规,执行手段缺乏法律依据,所以常影响学生贷款后的正常生活,可能造成威胁、强迫学生偿还大量贷款金额的情况,给学生形成较大心理压力,所以也引发多种校园贷款事故。
1 校园贷款的现状
校园贷款在当前依旧存在,其通过网络信息、不实广告、虚假营销等方式出现在学生眼前,恶意引导学生了解并参与校园贷款。不良校园贷款通过网络信息与不是广告的传播,给学生形成心理暗示,误导学生主动贷款,而通过网络贷款的方式,学生也无法获得网络平台上提供贷款方的准确信息,且在贷款方式上,需要学生提供全部的个人资料与家属资料,这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一种方式,提供贷款的一方以个人信息为要挟,常能够使许多学生额外支付大量贷款金额。从校园贷款的现状上来看,其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未有受到较好的法律约束,因此其实际上并不是合法行为,不受到法律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校园贷款能够牟取的利润较多,学生需求较高,因此很难做好连根拔起,校园贷款在高校中依旧存在,屡禁不止,更有许多不良校园贷款“改头换面”“东山再起”。当前在各地区高校中,都形成了对校园贷款的查处与打击,不断提高学生防范意识,以减少校园贷款对学生的影响,这确实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校园贷款的恶性事件产生,但不可否认,校园贷款依旧存在,并仍需要严厉防控。
2 校园贷款的原因分析
校园贷款是学生在校园生活阶段中产生的贷款行为,这其中涉及的主体有学生个体与提供贷款方,高校在这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应有效防控不良校园贷款情况的产生。因此在校园贷款的原因分析中,主要从学生、提供贷款方与高校三个角度入手。
2.1 学生自身因素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经济能力与个人实力并不成正比,大多数学生仍需要依靠家庭生活资金度过校园生活,而这其中,受到学生个人消费意识、金钱意识、攀比心理、法律意识等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不良校园贷款事故的发生。例如,学生个人消费水平与经济实力不相当,在高额消费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可能引发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认为可以通过校园贷款方式借出资金,后通过下个月或之后的资金进行偿还。在学生高消费的心理下,校园贷款成了暂时借贷资金的一种方式,而学生忽视个人偿还能力,以至于贷款金额不断增多,也超出学生个人偿还能力。再者,部分学生在法律意识上较薄弱,对于校园贷款的合法性没有良好认识,对贷款机构的合法、合规情况没有详细了解,对贷款程序的科学、正规途径没有形成较好掌握,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了解校园贷款时,盲目跟随校园贷款的流程进行验证,忽视了校园贷款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理性质,和没有正确掌握合同陷阱、没有对其他应支付费用进行了解等,从而造成恶性校园贷款行为,影响学生学习及生活。
2.2 提供贷款方因素
校园贷款中存在多数不良贷款,由贷款方以虚假广告吸引学生参与贷款,并从中骗取学生利益,同时还误导学生非理性消费,在学生难以偿还贷款资金时威胁学生。所以从提供贷款方来看,其本身就存在非法性质。校园贷款大多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网络途径上进行校园贷贷款相关事项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校园贷款并参与其中,由于网络模式下的校园贷款更多是信用贷款,所以学生需要上传全部的个人信息,不仅个人信息泄露,也给提供贷款方更多能够威胁学生的条件。由于校园贷款与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并未联网,所以学生群体在校园贷款中也常出现多个平台借贷还贷情况,造成学生个体对校园贷款严重性的轻视。另外,提供贷款方常通过虚假广告方式获得学生关注,如以“零利息”“无手续费”等字眼博取学生关注,但实际上在贷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造成学生违约,从而收取高额的违约金,例如隐藏借贷者违约责任,后通过未隱藏条款的合同要求学生担负相应责任。或者在合同中仅提示“服务费用”,但并未标准费用,在计算费率时要取高额的费用。所以校园贷款的提供贷款方在合同条款、贷款流程、贷款方式上都存在误导性,以此诱导学生主动贷款,并获取利益。
2.3 高校因素
校园贷款大多是面向无资金赚取能力的学生,给学生提供资金,促进学生消费,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金成本与利益。在这其中,高校应充当拦截校园贷款与学生间关系的“隔板”。不良校园贷款不仅不利于学生校园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会造成学生身心影响,乃至引发恶性事件,造成高校名誉损失,另一方面来说,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也应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面对校园贷款这类不具备法律依据的行为时,应主动避免参与其中。因此高校在校园贷款中也需要作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宣传,减少学生受校园贷款的影响,并从高校网络、高校师生交流、高校学生团体、学生组织中入手,加强对杜绝校园贷款的工作开展。当前校园贷款屡禁不止、乱象丛生,与高校防控措施不到位也具有一定关系,还需要高校提高对校园贷款行为的重视,从学生层面上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正规贷款宣传教育,并从校园网络、广告信息等层面上阻隔与校园贷款相关的信息宣传,及时举报并与相关部门联合惩处。
3 校园贷款的防控措施
校园贷款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不良校园贷款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消费观,诱导学生参与不良贷款行为,并造成学生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常引发多种恶性事件。所以在校园贷款的防控措施中,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类问题,防止与控制校园贷款产生的恶性影响,真正预防与杜绝不良校园贷款事件的产生。
3.1 高校加强宣传教育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应重视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层面,更需要提高学生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所以高校应重视学生意识层面的教育培养,从学生正确消费意识、法律意识等层面上加以宣传引导与教育。高校可开设与“校园贷款”有关的专题讲座,或通过法律选修课的方式,从校园贷款的各个细节中进行剖析,提高学生对校园贷款的认识,更好的从法律角度上看待校园贷款,从而提高学生个体在杜绝校园贷款上的认识。另外,为培养学生正确消费意识,高校还可展开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从“家庭”“亲情”“消费行为”等角度中入手,紧密联系校园贷款,并借由一些校园贷款案例,引导学生正视个人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从而减少学生攀比心理,更好的从学生角度上减少学生主动参与校园贷款的行为。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做好对校园贷款平台的查处,校园贷款通过网络信息宣传或校园内小广告的方式进行学生校园生活中,高校可设立监督举报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举报行为中,对具有校园贷款链接的网站、网络广告或校园小广告等进行上报,由校方联合相关部门整治校园贷款信息,尽可能减少校园贷款信息对学生产生的误导与错误引导,减少学生与不良校园贷款联系的可能性。
3.2 政府打击不良校园贷款平台及机构
校园贷款一般通过网络途径向学生宣传虚假信息,引导学生参与校园贷款,而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尽管校园贷款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也具有相关的网络追踪途径,单纯依靠学生自觉与高校防控还难以有效清除校园贷款平台与机构,所以高校还需要与政府相联合,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如网络监管部门等形成对网络途径上校园贷款平台及机构的定位,实现线下惩处措施。另一方面,网络安全监管机构也需要形成对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信息的严格整肃,对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不良广告与恶意链接的相关用户及时纠察,以网络环境中的监督与管理,减少校园贷款信息在网络上的渗透,也提供给高校学生较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减少学生受不实消息的误导。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违法违规平台及机构的惩处力度,并公开惩处信息,通过政府为主导的打击与宣传,能够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校园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与现象,提高学生群体的警惕性,从而减少受校园贷款的误导与影响。
4 结语
校园贷款以网络途径渗透于学生群体中,引导学生产生错误的贷款观念及消费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进入不良贷款“陷阱”中,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防控校园贷款需要高校、学生及政府相关机构形成联合整治,高校应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消费意识,学生自身应形成对校园贷款的正确认识,积极举报不良校园贷款行为及平台,政府相关机构还需要加强对校园贷款的查处与严厉打击,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减少校园贷款造成的恶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阮永颖.浅论高校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67+70.
[2] 趙鹏,刘涛.教育视角下地方性高校“校园贷”现状分析及教育引导防范体系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245-246.
[3] 孙亮.高职院校防范网络诈骗和校园贷风险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8):208-209.
[4] 余淼.关于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不良网贷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93-194.
[5] 王彤彤.高校校园贷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7):63-64.
[6] 张一帆.“95后”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调查及成因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04):131-1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