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4-06-01

史铁君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自身优势,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供给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达到新课标所明确要求的“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一、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流程:

1.知识背景的准备

学生对于“研究”的概念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性质、具体任务、研究步骤等有一个概括性、系统性的了解,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然后涉及一个专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专题,课前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去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鼓励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印证,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围绕教学重点收集资料,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室内环境污染调查》(黑教版信息技术教材)这一节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教材后,首先利用网络搜集室内环境污染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室内环境污染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指导学生确定研究型学习的课题

主要是由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指引目标,指导方法等。通过此环节,初步让学生解决:1、调动兴趣、激活动机、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2、初步明确本课目标任务及内容和要求,明白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3、了解针对本课的专题应采取的学习方法,明晰学习的进程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结合本地自然条件、人文资源、自身特点,同时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获得最新发展动向的信息,使选题能够贴近发展趋势,而不是从个人兴趣出发,毫无根据或无现实意义的主题。

例如:在《保护动物》这一节教学中,可以这样启导:教师用投影展示非法贩卖、盗猎野生黄羊的图片,配上黄羊受伤后凄惨的哀鸣。问学生,"面对画面中的情景,你们会想到什么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3.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选题之后,对某个课题感兴趣的一组学生,就会发表不同看法,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使组中的每个人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获得启迪,从而使问题得到巧妙而快速的解决方案。但这里需指出,为了保证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并科学的分组。结合学生实际,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为组内互相帮助、组间公平竞争打下基础。(2)、为小组的成员安排相应的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检查者等,而且小组角色的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3)、教师应在每个小组间巡视,仔细地进行观察和介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出现得共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积极、有效的指导。

4.实施研究,得出结论

毫无疑问的是,对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有其先天优势,特别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学生遇到疑难可以进行网上协作讨论,也可发E-mail向教师或专家请教,从而使学习的过程冲破时空的界限,对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得到充分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或自己准备的资料,抓住时机围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例如:在《保护动物》教学中,当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了解了周围环境中动物出现生存危机的现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将收集到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从中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共同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找到避免动物出现生存危机的方法和我们的义务,这样,培养了学生运用图文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把握事物的特征并加以解决。

5.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在学生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提炼,成果形式不拘,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电子作品是比较推崇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教师不但要使学生间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彼此评价,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会的。"

二、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

1.内容问题化.根据大纲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将具体内容设计转化为多种多样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朝着预先设定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前进。

2.过程探究化.学生被置于一种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状态。利用网络,获得基本知识之,并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学习经历,其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能力,从而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活动网络化.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其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特别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需借助网络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个别化的自主学习,从校园局域网、互联网、图书馆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有目的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网络教学为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其既有学科知识的收获,又提高了信息技能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强烈的课标意识。学生应该怎么学、教师应该怎么教都是以课标为依据,对任何教学活动来讲,课标就是学科教学的法律,必须遵守。

2.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乃是我们基础教育最迫切的任务。教师只能起指导作用,要相信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决不越重代庖。

4.及时启发重在评价。通过评价来指导、激励学生的探究,要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