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刘发平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作为“职业的提问家”应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巧妙使用,更好地发挥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看似小小的提问,其中却蕴含着大大的学问。当然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巧设妙招精提问,才能催生有效的课堂教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在此,向各位老师介绍教学中常见的妙问几招。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提问 妙招
一、巧设路标:画龙点睛抓重点
教师提问要画龙点睛,根据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问题,让提问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器。画龙点睛的提问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做到“因材设问”。这里的“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指“教材”,.要针对教材提问,要在教学的关要处设置问题,使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点展开:二是指 “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知识储备等,设计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
在教学“认识整万数中” 教师故意用万级上只有一个数位“万位”的计数器,给学生拨出三百万。于是学生便开始了讨论:
生1:那就在万位上拨300个珠子就是啦。
生2:万位上怎么可以有300个珠,真是……
在学生“心求通而未能解,口欲言而不能达”之际。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计数器数位够吗?这一问就如路标指引学生往认识更大计算单位这条路上走去。教师画龙点睛的提问,针对教学重点的提问,成为了活跃学生思维 的“导火线”。
二、顺水推舟:将错就错纠误点
当学生做出错误的结论时,我们不回避,也不立刻直白地指出其错误,而是积极地应对、调控,允许,包容和接纳学生的错误,通过追提问,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虽然看似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却能使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和教训,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敢说敢问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标吗?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中:把一条木棍锯成8段,每段需要2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学生大多不加思索地回答说:“16分钟”。如果将教师的想法告知学生,他们未必能够掌握,倒不如将难题留给他们学生。于是教师順水推舟,问道:“太棒了,我也觉得是16分钟,但是能想办法证明我们的结论吗?”此时,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验证.结果,有的拿出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整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证明马上就能否定了自己的答案,得到正确的14分钟.得到正确答案后,再加以比较两种思维的不同,找出这题的关键处,即所需的次数比段数少1,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这题的数量关系的本质.
学生的出错也在常理中,要不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能“将错就错”,将“出错”的资源放在合理的地方, 顺水推舟的提問,那将是纠正教学误点的“宝贝” 。简言之,将错就错的提问就是引其碰壁,促其领悟.
三、顺势追问:伺机而解除疑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伺机而动的提问就是针对学生的表现,把握最佳提问时机。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的“愤悱”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教师的提问特別凝心.陈秀琴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其中关于“五图”的讨论片段尤为经典,在此与读者一同分享.
师:都说实践出真知,数学学习讲究深入.就这五个图形,我觉得还有话想说.比如第一个梯形,它是轴对称图形,但是……
生1:(赶紧接着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操作,对折一般梯形,无论怎么对折都没法完全重合)
师:其他图形.你有话说吗?
生2:我想说说三角形,虽然这个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有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提供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学生搡作]
生3:我认为平行四边形并不是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比如菱形.
生5: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有话要说吗?
生6:我认为所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出示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圆形)
师: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了,虽然这三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但它们就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生1:面积不同。 生2:形状不同。
生3:我觉得圆无论怎么折,两边都可以完全重合,但是其他两个图形却不行。
师:我最欣赏他发言中的一个词,是哪一个词儿?
生4:我觉得是“无论”。
师:这个同学已经把我们研究的目光集中到对称轴的条数上来。
张老师瘳寥数语、巧妙点拨,将学生的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都说实践出真知.数学学习讲究深入,就这五个图形,我觉得还有话想说,比如第一个梯形,它是轴对称围形,但是……”“还有话要说吗?” “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了,虽然这三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但它们就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刘老师这一个个极具启发性的提问恰似一个个重磅炮弹将学生的思维闸门击穿,学生思维的潮水由此汹涌奔腾,在- 次次穷追不舍思维的交锋中,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只有精巧得当的“智问”,才能问出“思维”,问出“激情”,问出“智慧”,问出“创造”。
四、柳暗花明:妙问开“花”共发展
课堂提问是催生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契机,基于“智问”,生成智慧的课堂气氛,凸显课堂思辨之美,彰显人文课堂魅力。而有时,学生课堂上突如其来,甚至让人慌了阵脚的发问,实则蕴含演绎精彩的宝贵资源。在执教“一亿有多大时,就曾出现这样情况。
通过计算得知一亿粒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可以吃大约223年。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不由赞道: “哇,223年,好长啊!”教师接着说:“是呀,我们每天天节约一粒大米,竟然可以供一人吃两百多年,所以…” 教师话没说完,学生便异口同声的说:“节约粮食”。是啊,所以我们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说完教师便将手中的粉笔往粉笔槽一扔,只见粉笔蹦蹦跳了几下,掉到了地板,结果跳出了一个大问题。班上一个孩子站起来,问道:“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題,能问吗?”他见老师答应了就说:“一个老师一天节约半只粉笔,如果全中国1000 万个老师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只粉笔呢?如果每只粉笔一分钱,一年可以节约多少钱? ”好一个一年可以节约多少钱,如此突如其来的发问,作为教师的我们会怎么解决呢?我们且来看看本课的老师是如何解决的.她愧疚的说 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张纸、一滴水、一支粉笔做起。刚才老师没捡起粉笔是错的,给我一个机会,我保证不会再犯,好吗?话音未落,孩子便鼓起了掌。随后就听到就传出一阵计算器的滴滴声……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正彰显了人文的课堂的魅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教学中的馗尬不少见,那就需要教师聆听不同的声音。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加强,提出巧妙的问题,也给教师以巨大的收获。正如刘老师在教后记中写的:“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知识,思维方式、创造精神乃至做人的准则,令我终身受益,能够在课堂上聆听不同的声音,我是幸福的,能给了我们柳暗花明的感受,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发展吗?
课堂上的提问妙招还有许多,如投石激浪、循循善诱破难点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这些看似小的课堂提问,实则是一门大的学问和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总之,在问题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价值的问题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