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熊艳慧
课改一直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地开展着,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一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奋力将自己的知识向各个不同的方向、领域延伸以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内涵丰富、技术高超的“园丁”,去培养出更美艳的花朵。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是新课改的真实写照。它的魅力绽放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教学反思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思考对象,用批判、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一句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的自我对话,自己挑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毛病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的实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带有研究、探讨的性质,是课改中最基本的力量。
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学活动没有创新,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无法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所以说,创新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而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因此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这样说,没有个人的教学思考,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作为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方面的,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就会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教师反思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教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问题的情境,确定反思的内容。问题可以从教师自己日常教学中去寻找,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去寻找。确定了要反思的问题,就要剖析問题出现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思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方案实施的结果再重新整理、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查出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反思内容。这样,不断地循环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自我提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毛泽东诗词《咏梅》时,如果仅通过教师讲解、分析,然后再让学生背诵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减弱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了。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有兴趣的学习呢?这时我想到了对课程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弱化知识技能,注重过程方法,强化态度和情感。
[课前构思]
我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梅花及毛泽东的个人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他们在课前就对梅花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至于在上课时一无所知,而且让他们自己来寻找知识要比我强行讲解给他们效果要好。
(第一次试教)
首先,我朗诵了毛主席的《咏梅》,同时,播放梅花影像资料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看了梅花之后的感想。
然后我请学生利用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让收集来的“知识资源”充分共享。
但上课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动性似乎被束缚了,课堂讨论时也看不到畅所欲言的场面,并且在写感悟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敢下笔写,他们都存在怕的心理。课堂教学陷入了呆板的局面,课堂没有了生气。
[课后反思]
课后,我开始了对整堂课的回顾与反思,课堂上如何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呢?如何构建平等、融洽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口随心动的畅所欲言呢?我尝试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把原来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教学方式改变为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知识的方式。对于学生不敢动手写这一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的教学方式束缚 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决定放开学生的思想,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信、自由,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第二次试教)
经过调整,我开始第二次试教。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诵读这首诗词,再指名读,让学生做出评论,评议之后,再听配乐朗诵。学生通过做比较,在交流中学生自己发现、感悟、获得。
在资源交流时也换了新的方式,以研讨的方式呈现。对于相关资料,都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把得到的结果记录整理后,再在全班交流,这样,也就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通过这一改变,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心中有了成就感。接下来,带领学生收集有关梅花和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增加他们对于祖国博大精深的知识的了解,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然后再开始对诗词进行剖析,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再练笔,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课后反思]
此次试教较上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主动的学习,但仍有小问题,如:学生的自我感悟多数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教师的提示雷同;讨论交流时部分小组停下来……怎样才能既传授知识又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好切入点,寻找兴奋点,理清知识点,找准发散点。
在这样反复地反思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才会逐步完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的推陈出新,通过教学反思,从而促使我们拜师求教。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我想: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才能成长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