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摘 要:从纯粹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可以看出,纯粹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属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提出纯粹教育,增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对功利主义教育产生抗力,牵制其过度发展,有利于改良教育生态,必要也必须,应时也应景;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人文环境不断转良,也体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关键词:教育纯粹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功利主义教育
最先倡导“纯粹教育”的当属徐志摩先生。这位文学泰斗在他的《吸烟与文化》一文里提到“这机械性、买卖性的教育够腻烦的了,我们也要几间满沿着爬山虎的高雪克屋子来安息我们的灵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学者,当然不会来关心什么“纯粹教育”或者是“人格教育”。近几年,纯粹教育再次成为人们热切呼唤和热忠议论的话题。纯粹教育超越徐志摩所指的“人格教育”的范畴和内涵,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教育理念。总结各种关于纯粹教育的观点,其基本内涵大致有两个:一、教育回归初心,安心教书,安乐成长。二、教育回归本源,厘清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很显然,纯粹教育是针对功利主义教育现状提出来的,为何当下出现这种呼唤纯粹教育的思潮?纯粹教育到底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对功利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两种基本教育价值取向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
一、功利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利弊
先谈功利主义教育。功利主义也称为功用主义,重视对现实社会生活有用的知识,强调学者要深入实际,以实现学者与工匠的联合、知识和力量的统一。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更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物质世界得到极大丰富,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功利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则追求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最有用的知识,实现更高的升学率,功利主义认为教育最“现实”最“实用”的收益是“高升学率”。在这种价值追求下,教育为培养高端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功利主义教育并无绝对意义的贬义。
但是,功利主义教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追求效率和效益出现过度化趋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追求短期轰动性效应,甚至将名利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忽略了教育中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功利主义教育的先驱约翰·穆勒自身就因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在二十几岁时曾陷入较为严重的精神困境。他把这一身体垮掉的原因归咎于过分强调分析而没有感情上的平衡发展。[1]成年后,约翰·穆勒反思,功利主义教育对他益害参半。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我们需要警惕功利主义教育过度化趋势。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利弊
人文主义教育基于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个性解放,强调维护人性尊严,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而不是功业利益,强调幸福的重要,不提倡牺牲幸福求取功名。但人文主义并不否定人生应该追求成就和具体收获。人生需要成就与具体收获,但成就与收获不是人生最终目的,幸福才是人生最终目的和第一要义。
在中国,孔子称得上人文主义的先驱,他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中最高贵的东西。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的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依据儿童特点,发展个性,在愉悦的环境下和谐、自由发展,快乐成长。设置广泛学科,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成就辉煌的时期,产生了大批泰斗级大师,艺术领域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科学界有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哲学家有笛卡尔,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等等。当代很多著名大学的校训,比如:耶鲁大学的校训——light and truth(光明和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都体现了“非功利性”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人文主义教育因为关注人,释放了人的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样不能过度发展,一旦过度发展,容易陷入空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如果人文主义只关注将幸福定义在个人的享乐和舒适,不追求成就和收获,容易陷入空无。人文主义教育若只在意受教育者感觉上的轻松快乐,却不追求努力奋斗,艰苦学习带来的提升,容易将教育带入无力无能的状态。因此,人文主义教育也无绝对意义的褒义。[2]
三、纯粹教育的人文主义渊源
将功利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观点进行区分后,我们谈谈为何将纯粹教育的价值取向。纯粹教育的是“不含动机,不计私利,不掺杂质,告别浮躁与功利,单纯的“安心教书、安静育人、安乐成长”的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2]显然,纯粹教育认为教育是不含动机和功利的。这种对教育的解释,正是对功利主义教育目的的批判。纯粹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座只有教室和教学设施的校园,也不仅仅是一套冷冰冰的,规定这也不行那也不许的制度,更不是一些毫无生气的文字、公式、定理的简单传授。教育更多的应该体现的是人性的管理和沟通,有温度的传递和传承,有快乐的陪伴和成长。”显然,纯粹教育强调人,重视人,尊重人,认为“人始终是教育的主题”,呼唤教育回归人性关怀。所提到的“回到教育原点”意指要回到人文主义教育这一原点。纯粹教育还要求“教育回归初心”,为教而教,为学而学,这和人文主义教育的 “为求认知而知识”的观点完全一致。纯粹教育号召教育者“看到美丽的远方,”提到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单一指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意志品质的培养、精神毅力的锤炼,别说人生智慧的唤醒,艺术素养的熏陶了,甚至连基本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也会忽视。”纯粹教育强调要重视多学科的学习、能力多维度的培养。这完全和人文主义教育相观点吻合。纯粹教育的人文主义取向非常明显。
四、纯粹教育的现实意义
既然人文和功利两种价值取向都有利于生存和发展,个体要保持两者间应有的张力以求和谐平衡;一個社会,同样也需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张力。纯粹教育属于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为何我们要特别提纯粹教育以强调人文教育呢?当前中国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几乎以压倒性优势取胜,人文主义生存空间被掠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4]过度的功利主义导致教育领域各种问题丛生。提出纯粹教育,对功利主义教育产生抗力,牵制其过度发展,有利于改良教育生态,必要也必须,应时也应景;教育受社会影响趋于过度功利化,但教育有其自身独立性,并不完全附庸于社会,能够对社会做出反作用,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提倡纯粹教育,用前瞻性的眼光将教育的目标指向未来,唤醒社会和教师不单单只着眼于当下,也要“看到美丽的远方”;不单只看到现实的、具体的收获,也要“仰望星空”,增强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人文环境不断转良,也体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也有人会问,既然纯粹教育属于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何我们要提“纯粹教育”,却不直接提“人文主义教育”或者“人本主义教育”呢?这要从人文主义教育这个词的来源说起。人文主义教育从英语单词humanistic education翻译过来,humanistic 针对的是“神”,强调的是“人”,无法直观表达我们所倡导的教育是针对功利主义提出来的,是“不含动机,不计功利”的。而纯粹的意思有两种(1)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2)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 这两种意思正好表达了我们提倡的教育是对过度功利主义的纠偏,也契合了倡导者针对教育现状提出的两个努力方向。————“回归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源。”
结语
纯粹教育刚提出来时,因为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强调,冲击了价值取向偏功利主义的思维。他们基于成就的角度对纯粹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功效提出质疑,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人文主义并不否认成就和收获。纯粹教育,也并不否定升学和教学质量。“在整个科学史中,已最终证明,有益于人类的大多数真正伟大的发现,并不是由实用愿望所推动的,而是由满足好奇的愿望所推动的”。[3] “因纯粹而出发”比“因功利而出发”更能带来创新,更能为人类带来福祉。“因纯粹而学”所爆发的力量无可估量。历史也已经证明,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科学大家和文学艺术大师大量涌现的时期,纯粹的力量带来更辉煌的成就。当纯粹教育强调的人文精神充分释放活力时,其产生的效能不是功利主义教育强调的教学技术和应试技巧可比的。[3]
参考文献
[1]林玉体著.西方教育思想史[ M] .北京: 九洲出版社, 2006﹒504.
[2]罗中安.营造一方纯粹的教育生态——邵东县“纯粹教育”的实践与思索.教师[J] 2016.11(298).
[3]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1).
[4]陈思和.人文精神的位置在哪里.中国教育报[J].2001(9).
作者简介
彭晓萍(1974.9—),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员、地理,教育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 地理教育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