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时间:2024-06-01

普增发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优质的发展平台,运用有效导入策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爱上学习,会更好的实现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迎来数学教学工作的辉煌明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引导他们在积极思考中全面发展,最终取得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有效性 策略 研究

小学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喜欢参与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希望跟随教师的正确引导,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實际的学习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遇到复杂问题常常出现思维局限,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情况,脱离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诸多不良习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基础知识,被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内心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课堂活跃度明显不足,这不利于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也极大的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全面进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教学资源,运用有效导入策略,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课堂质疑的导入

小学生仅会凭借形象思维去看待事物的发展,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巧设质疑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冲突,萌生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强烈愿望。学生自愿参加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优化课堂的整体结构,确保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比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就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件出示生活中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假如你骑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说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二、动手操作的导入

首先,老师让学生任意拿出两根小棍摆三角形(学生产生疑问:要三根才能摆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给出:3cm、5cm两根线段,问学生:要给它们配备多长的第三边?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配法?让学生操作,(用小棍摆或在纸上画,并标出第三边的长度,取整数)。最后,让通过学生的动手、思考、讨论后,得到: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类教学导入,使设疑-铺垫-证明的教学设计简而明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目的明确。让学生有较宽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较好的课堂教学导入的尝试。

三、生活实物的导入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而一些生活实物中也不同程度上蕴含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阶段适当运用生活实物有效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无形中产生浓厚的新课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抽对称”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身穿一件印有美丽蝴蝶的外套走进教室,看到这件衣服同学们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至这件外套上。看到同学们的神情异样,我说道:“同学们是不是非常喜爱这件衣服上的蝴蝶啊?”“是的!”,同学们同声答道。“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只蝴蝶图案有何典型特征呢?”问题提出后,有同学回答说:“这只蝴蝶两边的图案都是对称的,非常好看!”听到想要的答案,我顺势说道:“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即是轴对称,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积极配合我的教学工作,认真完成今天的新课学习……”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实物均与数学新课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对于这些生活实物,数学教师不应视而不见,应对其进行积极且有效的运用,最终让生活实物在新课导入中发挥其应有作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实物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阶段不应频繁运用,应把握好一定的频率,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有效性。

四、温故知新的导入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让学生在旧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所以导入环节采取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课件出示信息:“一本故事书24元”,教师先示范提出:“买2本多少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请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动笔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分别提出类似问题并列式计算、展示讲评。紧接着老师提出:“要买12本书,一共要付多少元?”从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不断地向前发展,不会产生太大的跳跃。因此,把旧知识作为传授新知识的铺垫,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巧妙利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旧知入手,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结语

总而言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巧妙运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为教学新内容做好最佳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岳红英,王浩.导入的艺术——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应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10):11-12.

[2]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7(13):97-98.

[3]谢颖.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7(02):116-116.

[4]顾明霞.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43-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