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校园学术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风校纪等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拟对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简要探索。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政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经过历届教师和学生的传承、创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校园学术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风校纪等都算是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是一种不断创新、动态发展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不合理的价值观念得到修正,从而永远保持着对学生正向的引导作用。校园精神和校园特色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内核,代表着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拟对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途径进行简要探索。[1]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
1.要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既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又要结合时代特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为目标。在具体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穿和指导。不管是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还是制度建设、科研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自觉感悟,最终内化为个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2]
2.注重人文主义的关怀
要认识到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因而,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力求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只有不断扩大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学生中的参与面和影响面,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隐性教育的作用,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价值才能体现。[3]
3.要注重校园文化品牌建設
各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争取创建一批独具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创建过程中,要积极宣传,大力推广,适当包装,争取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校园文化品牌代表着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有良好的示范效果。体现了一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一个拥有良好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校园文化品牌,对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和层次的提高,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仅会对本校师生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必将对其他高校甚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示范效应。
二、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注意和谐人际关系建设
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形成有赖于各方的和谐共处,尤其是教师和学生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教师作为施教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往往是众多学生极力模仿的偶像,一方面体现了优秀教师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的心理。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展现的平台和机会,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注重个人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2.注意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情调高雅、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置身其中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校园环境建设必须要以整洁、舒适为首要原则,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其次要突出学校的历史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任何一座名校都有自己独具的人文气息和校园氛围。整齐划一、人云亦云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塑造出有思想、有个性、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才。地方性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适当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少数民族院校可以突出民族特色文化,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4]
3.注意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积极开展正向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认同校园文化建设所主导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以此来要求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活动在全面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充分展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如何利用好这个舞台,值得高校思政教育者深思: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另一方面,把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最终形成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和辅助,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诸多限制和不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积极付诸实践和行动,激发了学习兴趣,从时间和空间上延长了对学生的渗透和感染,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适时地参与其中并进行积极指导,必将起到“身教”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衣俊卿 .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方瑜.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结合[J].中国市场,2013,( 17).
[3]杨波.在学校管理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 3).
[4]郭广银, 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彤宇(1975),男,汉,河北高碑店人,河北经贸大学讲师,研究生学历,现于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