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学生的作文在小农庄中鲜活

时间:2024-06-01

李红英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文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存在学生“怕写”与老师“怕教”这两种情况。学生在作文时经常出现“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三个小时没开头”的现象,学生写出的作文远离现实生活,老师的作文教学无计划、讲评无备课、批阅无记录的现象比较多。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急功近利,寻求各种“法宝”,在考前“强化训练”写作技巧,“作文应试法”,甚至猜测考试题目,提前让学生背范文,这个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

小学生语文功底较差,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弱,写作文也就成为众多小学生最为头疼的功课,也是让小学语文教师觉得难上加难的问题。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有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即通过念范文、单向为学生传授作文模板等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而这种教学却忽视了开展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1]

小学作文教学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过分重视文章的思想性。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中心思想和过分强调作文思想的深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作文,归根结底是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是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开拓思路、提升其认识能力的平台。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弊端,小学语文教师应向“生态作文”方向迈步。

所谓“生态作文”是由“绿色食品”的无污染、无农药、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生成的概念引申来的,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感在笔尖上的流淌,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生态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情感、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人生,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的生态小农庄应运而生了。利用校园里的一大片空地,通过开垦、平整、开渠,划分成了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方块,然后在四周铺上砖头,绿化后插上班牌,美美的生态小农庄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了我校一大亮丽的风景。

二、生态作文教学策略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必须将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和单调的课堂中解救出来,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疏通学生写作的“活水源头”,让它滋润作文的田园,让作文之花鲜活、绽放。

为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具体有以下几个策略:

1.绘画入手,简单表达。

针对低年级孩子词汇量较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可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眼中看到的菜园,用色彩表达内心的体验,用简单的一两句话与同学分享劳动的喜悦。

2.勤观察,写日记。

坚持观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建议学生坚持观察,把蔬菜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于中低段的学生,一周后可通过整理观察日记,写成一篇日记。多练笔,自由表达,体验写作需求,分享写作快乐。

3.生态小农庄与教材整合。

结合教材要求,把生态小农庄糅合在一起。比如六年级的一篇习作要求是新闻报道,教师可根据学校开展的蔬菜拍卖会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报道。还有小农庄开园、学生家长一起种蔬菜、孩子们第一次收获、品尝绿色蔬菜……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娓娓道来,体现了童真童趣。

4.学校创造条件,社会实践让题材鲜活。

为使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邀请家长参加蔬菜拍卖、评选优秀的观察日记及生态小农庄作文、绘画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奖……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學生更加兴趣盎然地参与生态小农庄的种植、管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5.书吧浸润学生心灵。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不言而喻,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为此学校在每层教学楼都精心设计了书吧。书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在阅读中采摘素材,积累语言,熏陶情感。采摘多了,积累厚实了,才能运用自如,进而熟能生巧,这可谓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到教材、文本中汲取营养,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及写作能力。

6.多赏识,粗放式指导。

宽容、接纳、赏识每个学生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话。孩子们的童年是充满梦幻的,往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表扬。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而不要在技巧上、语言上作过多的指导。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而我要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孩子的心灵。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大地,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孩子们就能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真童趣,让习作鲜活起来,让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庄巧荣. 让小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7):215-2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