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能与电能》支架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1

原知则 白阳阳

摘 要:簡单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后,以人教版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原电池的构成上使用实验支架,步步推进,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其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上抛出六个问题支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以两个问题为基点,拓展学生思维,理解电极和电解质的作用,从而完成整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化学能与电能 原电池

一、支架式教学简介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由创设情境、搭建支架、合作探究和效果评价四个环节组成。首先创设情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学习的重难点,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其次,搭建手脚架。教师在深入了解大纲要求后将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和整理,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层次分明的支架式化学知识体系。再次,合作探究。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学生对自己思维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为例,进行设计支架式教学。

二、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

三、效果评价

1.设计思路:《2018年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教学内容属于化学原理知识,比较抽象,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尝试支架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原电池的构成上使用实验支架,步步推进,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方面设置问题支架,支架的设置上应当有梯度,层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一个平台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从而完成整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2.学科素养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化学学科考试是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指导,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2]。本节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实验支架和问题支架为载体,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小组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习探究兴趣。整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相关化学知识,更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效果上: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和有目的的实验验证探究,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相当不错,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尤其在实验验证猜想过程中,当发现有能量的转化时,教师给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讨论欲望,沿着教师设计的支架一步步的走向知识的高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再改变实验条件,学生自主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最后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作用,加深对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探究,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23-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说明[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18,351-3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