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行为的研究

时间:2024-06-01

陈国安

摘要:“搭便车”、“习得性无助”和“超限效应” 这三种比较典型的现象降低了大学生在实验课程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影响了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以及效果。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团合作学习中引发负向行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改善考核方式,加强教学监控以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等手段的可以降低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應产生,提高合作学习行为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 搭便车 习得性无助 超限效应

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需求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对高校培养具有高素质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提出的更高要求。实践表明,通过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1]

相比传统的教学,实验教学能更进一步的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实验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团队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构成基础,通过对教学资源和要素之间综合的转化,以群体效果促进学习行为,以群体为衡量标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现象在团队合作学习活动中非常突出,且具有显著的共性。因此,控制引发负向行为心理可以改善团队合作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大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合作学习行为中,团队合作学习行为似乎和年级有关。随着年级的上升,选择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倾向降低,更偏好于独立解决问题。可见,我国大学生并未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缺少合作精神。引发这些行为的动机被称为负向行为心理效应。比较典型的包括以下三种效应。[2]

1.“搭便车效应”在合作学习中时常发生

这种心理效应主要由于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或方式造成的。在团队合作学习中,对成绩的考核通常是对整个群体进行评价,难以对每个成员的成绩进一步地细化衡量。就有一些成员无须完全投入时间和精力,却无偿分享其他人成果的现象。这就可能造成不参与合作的成员在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可能。同时,也可能出现合作学习评价的“平均主义”,也就是只通过团队行为去评价个人行为。就导致了对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评价的不准确或者不公平的现象。[3]

无论是参与合作或者是不参与合作的群体成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都有可能下降。从而影响了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和效率,最终影响了学习的效果。[4]

2.“习得性无助效应”严重影响合作学习行为。

习得性无助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当人们承受了极度严重或持续的刺激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心理活动,即便在完全有条件幷可控的范围内也不努力去,反而感到毫无希望而不去作为。

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强和相关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学生或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的不扎实或者综合运用能力的欠缺,就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延缓的现象,严重影响单一或多个连贯实验内容的学习,最初的错误或失误就被不断的放大,甚至影响到整个实验内容的学习。团队的学习跟不上全班的进度。这时学生就容易出消极、放弃的态度。习得性无助效应既会出现在个体身上,也可能表现在团体行为上。这种心理效应会对学习的行为造成负面的影响,很有可能降低学习效果。

3.“超限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超限效应、内容上的超限效应等。为了保证教学程的连贯性,实验课程授课时间通常会安排比较集中,连续上三节,甚至更多的课时。这就挑战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超限效应。

另外,实验课程内容的同一重复和单一也容易产生超限效应。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持续性的、反复性的进行同样的学习活动,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刺激感到倦怠。使学生由不耐烦发展为反感,甚至演变成为逆反心理[ ]。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有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使得实验环节的教学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降低引发负向行为心理效应的对策

1.完善考核方式

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对团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互评的方式对个体成员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态度以及结果做出评价。个体的最终成绩应该结合并权衡团队整体完成结果和个体自身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注重激发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个体成员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好的完成个人任务。当每个团队成员都努力完成自身任务的时候,团队的任务也得以完成。实现个体与组织目标统一的目的,提高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负向学习行为的发生。[5]

2.加强教学监控

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监控。教师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部分或者全部学生个体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检查。可以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演示、学生讲演或者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完成情况。实现对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和结果的评价,避免出现“搭便车”现象。

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能力或者其他普遍存在的错误等。针对这些知识上或能力上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回顾或者深入讲解。对于普遍存在的错误进行提醒,对于个别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个体的或团队因为个别学生知识或能力的不足,加上实验、实践内容的高要求而产生无助感。

3.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实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正确地预测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是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如果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多数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比较好,他们会按照习惯,脱离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并完成。加入任务难度太大,即便是团队合作很长时间也不能完成的,也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尝试先把各知识点作为一个单元设计实验项目或团队任务,在知识的运用上更清晰、简单,也不会导致相同内容的课时安排过于集中、内容过多。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2-2

[2] 王洋.大学生团队学习的障碍研究[J].北方经贸,2012(8)

[3] 葛飘飘.合作学习情境中的四种心理现象浅析[J].中国教师,2006(4)

[4] 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9-220

[5] 文萍.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7-208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