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摘 要:大学生诚信的缺乏,究其源头,是我们的主流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明的主流和渊源,其精华对于高校的诚信教育具备积极意义。挖掘儒家文化的内涵,将儒家诚信思想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中来,构建大学生的诚信体系,这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高校诚信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儒家诚信思想 伦理道德 诚信建设
一、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实是讲究信用,不自欺欺人,也不骗人。对个体,要诚信敬意地去伪存真,襟怀坦白;对别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古人云:“以实待人,非惟益人,惟己尤大”[1],说明诚实待人于人于己都是非常有益的。守信,就是信守自己的承诺,重信誉,讲信用,坚定执行所承担的责任。诚实和守信是一致的。守信把诚实作为根底,离开诚实就没有了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二、儒家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伦理道德传统
为人处世要重守诚信,这是是我国传统伦理品德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做人之本、从政之本、品德之本。其中《礼记·中庸》对“诚”作了非常全面的阐述。以为“诚”是世界的本原,“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2]。意思是“诚”是天道,诚本身不是由其它的更高的境界产生的,而是“天成”的,而且是世界各物变化的开始和结局,万物没有了诚就不存在。《中庸》则把“诚”视为世界的源头,还把“诚”与人类联系起来,指出“诚之者,人道也”。即是说“诚”通过人体现出来,有了“诚”才达到天人一体;我们如果充分体现“诚”,可以到达 “至诚”的水平,人类则可以与天地共存在,到达与“天道”浑然一体,被视为“圣人”。《中庸》中讲“诚”,其用意在于为人的道德素质寻找理论依据,追求人的道德准绳和伦理教化都一定要从“诚”的本意出发,依据“诚”的本质确立和发展。
后世许多思想家也对“诚”作了研讨。唐代李翱以尽性或复性为“诚”,认为除去蒙蔽人性的情欲,使人性昌明,就会抵达“诚”的最高心理境界。宋代理学家以“诚”为万事万物之本。周敦颐则认为“诚”发端于万物宇宙资始至乾元,是“五常之本,万行之源”。朱熹则肯定“诚”是“天理之本原”,“人心之本性”。明末清初的的王夫之把“诚”认为是一般世界的规律,“诚”就是自然的“道”,二者异名而同实。
“信”的基本释义是诚实不欺,真心诚意。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信,古代思想家一定把信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记述了了很多关于“信”的研讨和倡导,如《为政篇》中讲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可以行车之哉?”[3]大意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信誉,他一定站不住脚。就好比大车没有配备横木销,小车没有配备横木销那样,是不可能走动的。孔子把“信用”当做立世的出发点。甚至他还把“信”当做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是不会存续下去的。《学而篇》中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颜渊篇》中有“主忠信,徒义,崇德也”。《公冶长篇》中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在这里把“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视为血缘纽带联系之外人际关系中最应该普遍遵守的共同原则。亚圣孟子将信与诚相联,表述了诚信的内在关系和内涵意义,主张,“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更进一步加深了以贤治国,使信不仅是交友之道、交际应酬的范本,而且延伸至一切关系都应遵循诚信之道。
西汉的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被定为封建王朝的最高伦理准则。“信”是“五常”之一,受到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大肆宣扬和推行。“信者,成也,专一不移也。”董仲舒在《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篇中说:“《春秋》之意,貴信而贱诈,诈人而胜之,虽有功,君子弗为也。”
因此,在古代传统伦理道德中,作为道德规范的“诚实守信”对人的具体要求就是:与人交往要诚实无欺,说话诚实,办事认真事,做老实人。为人处事要重守诺言,非己莫取,言出必行。对人的态度要公道大度,坦诚磊落,对己的要求是心诚自律。
总之,诚信既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也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诚实守信,规范了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对个体来说,诚信是宝贵的人格财富;对集体来说,诚信是珍贵的无形力量;对国家来说,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根基;对世界来说,诚信会带来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国家未来的当代学生,具备诚信的品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意义
第一,诚信对大学生立身处世具有决定作用。“为人处世”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进步的模式。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正确与否不是靠自己的吹嘘,关键是看他的处世之道有没有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同。具体来说,正确的为人之道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有和谐的人际往来,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诚信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中,人只有真诚待人和被人真诚对待,才会有信任、信用、信誉的存在,否则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就会被互相怀疑所替代,正常的交流、交往和交易就无法维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就会发生紊乱。而事实上,人在社会重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形成一个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让自己需求时有人出手、理解时有人愿意理解。所有这一切的取得都必须努力争取,一定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社会对自己行为的高度认可的基础上。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把诚实守信当做为人处世的尺度,必定是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储备,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担者,肩负着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就必须要把诚信品质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永远的的道德追求、为人处世的基本准绳。
第二,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必需把诚信作为前提。诚实守信作为加速器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将成为大学生为人处世的道德最高准绳。大学生培养个人的诚信人格,努力去诚信做人、老实办事,内外如一、言行统一,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浮躁;只有具有了诚信的操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涵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心理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才会全面发展。endprint
再次,诚信还是大学生走进社会的“通行卡”。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全体成员都去彼此信任、遵章守法。所以,大学生在学校,一定要努力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性,为将来立足社会打牢基础,走向社会后,才能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政府工作人员、合格的企业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承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的重任。
总之,诚实守信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品行,是人在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是个人全方面进步的前提;是走向社会的保证。然而,目前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中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诚信问题,比如恶意拖欠学费、考试时作弊、国家贷款故意不还、找工作蓄意编造虚假经历、就业后随意毁约等。大学校园有一个奇葩的现象:百分之百的学生强烈谴责校园里的诚信缺乏现象,但也正是这百分之百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就发生在自身和同窗身上。两个百分之百看似矛盾,实质上真正触及到了目前大学生诚信系统教育的缺失,即对自己和别人缺乏一个统一的道德诚信尺度。这些失信行为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品德迷惑的体现,对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大冲击,将不利于大学生步入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除了大学生思想素质的下降,还有更深层次的背景和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是因为传统文化伦理思想在当代的缺失。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文化所构建的文化体系趋于解体。在这种社会背景生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诚信意识受到深刻影响,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诚信危机。
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
大学生的诚信观、诚信品质、诚信操行的养成关系到和谐社会风尚的建立,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必将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挖掘儒家诚信理念,建立完备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行,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校教育。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建立作为一个综合工程,必须在教育上下足功夫。首先把儒家诚信道德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每个环节、每个层次,形成浓厚的诚信教育气氛。这其中高校的全体教工都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他们要做到为人师表、身先立足,要把老师魅力、学术涵养和人格魅力展现给大学生。学校的全体员工,都要守信用、重承诺,经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指引大学生。只有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的深入挖掘儒家诚信的教育资源,鼓舞诚信意识,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进行实践。培养诚信品格,实践很重要,重在养成。诚信自己不会产生,也不可能一举成功,必定要经过长期的培育、实践养成。离不开开展各种方式的诚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将儒家诚信思想体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内化为时刻约束本身的言行,深刻认识诚信品德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深刻领会诚信在人的长大、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把诚信理念化为诚信行动。
第三,进行制度建设。诚信建设离不开制度建立。要通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和合乎大学生成才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信誉制度,通过制度和规定来体现诚信理念。要用制度来引领大学生的成长,用规章制度来巩固诚信教育的成果,打击诚信缺失现象,从而把每一名大学生都培养成具备诚信道德的合格人才。
第四,要加强管理。除了健全的制度还必须配合以管理,否则制度只是一种形式。诚信品格的养成除了自律,也离不开他律。有了管理,自律与他律能够互相促进,从而形成讲诚信受褒扬、失信受谴责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努力加强校风、学风、考风、教风建设,不断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风气。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严格执行各项校纪校规,对于作业论文剽窃、考试舞弊、贷款不还、随便传播虚假信息等一些诚信缺失现象,使失信者遭到惩罚,让守信者受到褒奖和赞扬。
第五,大学生本身的诚信品德培育。培养诚信品质,不仅需要他律,更重要的要靠大学生本身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培育。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其一,与人交往要相互信赖。要信赖对方,凡诚实守信者,不是遇事先猜疑,而是要求自身先行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如一,给人以真实、肯干的个性和处事观。
其二,为人处事要胸怀坦荡。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些同学会因诚实守信的行动受到无端的猜疑而遭到挫折。这离不开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本身没有真正做到磊落坦荡。坦荡磊落作为诚实守信同学内心的准绳,一个人只有坦荡磊落了,才不会在乎别人的误解,更不会计较当前的得失,而是只要认为所做的是对的,是出于善良的动机,就一定相信自己的初衷会得到人们的理解,以对自己信念的坚守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三,完善“诚信”人格。要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中心,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点。为人真诚,老实做人,重守承诺,讲究信誉,爱惜信用,以诚实守信于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该当遵照的基本原则,更是一个人完善自身人格的标准。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完善诚信的人格,首先是要端正学习的态度,虚心求教,踏实学习,独立完成学习,坚守学术道德规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抄袭。努力培养自己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总之,“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将诚信的种子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4]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从自身做起,培养形成高尚的诚信品质,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坚持,就会前程似锦。
参考文献
[1]郭嵩焘日记:第 1卷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2]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下文所引《礼记》均据该书.
[3]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下文所引《论语》均据该书.
[4]李兵巍.大学生就业责任新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
作者简介
尹怡朋(1980-),男,漢族,山东省济南市人,职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