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鲁芬婷
摘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需要驾驭课堂,精心备课,更要引导学生基于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和了解科研的程序和方法,积极参与高校教学科研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大学教师的任务和使命,也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手段。
关键词:大学教师 科学研究 问题
近期阅读《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一书,受益良多,深有感触,了解到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老师,虽然首要的工作是教学,但为了提升教学工作能力,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研究。就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本人着重阅读了《高等学校教师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七章和第八章,了解到科学研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程序在各个学科一般都是想通的,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构建理论、实践检验等,下面以我校参加第一届安徽省结构设计大赛的经历为例说明科学研究在应用型教学中的应用。[1]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反映,是矛盾在认识中的表现形态,科学发展过程出现的矛盾,说到底,是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产生问题的领域有两个:一个是实践领域,就是平常所说的实践中提出的新矛盾、新问题;另一个是理论领域,科学理论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而提出问题也有两种方式:一方面,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发展,产生了与原有理论不一致的地方,或原有理论不能说明和解释的现象,其中就可能有问题存在,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发现;另一方面,在理论中出现相互不一致和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或相互冲突和彼此否定的观点,其中必有矛盾,同样需要我们给予研究,从中发现问题。
2017年4月初省教育厅发布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安徽)暨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通知,此可以理解为在实践领域发现问题。我校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开会决定立即组队参加,自竞赛题目发布以后,指导老师及参赛学生一起对题目进行阅读理解,各人根据既有理论进行提出想法,找出竞赛难点,此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彼此的理论基础碰撞中提出问题。
二、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是科研的中心环节,是联结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介。所谓分析,就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对事物进行分解,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层次、方面和过程等,分别加以研究,认识各个部分、层次、方面和过程的本质。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综合方法,它把事物的各种特点统一起來,联合起来,由此得出一个统一的关于整体事物的概念。在提出问题后,经过分析研究,进一步加以综合,形成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的理论体系,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理论的构建、论证和检验。
此次竞赛的主要要求是在相同加载条件下,模型结构重量越轻,相应地得分越高。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赛前准备过程中,身为指导老师,我以自身多年学习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建议他们根据理论推导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际加载试验,不断对进行模型结构类型调整。期间一共提出了五种模型方案,通过对比优化,才在正式比赛前期选出了最终模型方案,也是最轻的模型方案。
三、理论的构建、论证和检验
理论构建就是理论的叙述,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论证是根据逻辑规律和规则,从论据中推出论题的过程。最终理论是否成为真理性的认识,主要是依赖于实践的检验。我认为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否得到认可主要取决于实践检验。
竞赛的加载要求共三级,一级为均布静载,二级为均布静载加集中静载,三级为均布静载、集中静载和动载,难度逐级增加。为了确保能在竞赛过程中抗住三级加载,我们在竞赛前期实际动手做结构模型,并进行加载模拟试验,以确保模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经过四天激烈比赛之后,我们的最终模型承受住了赛题所要求三级加载,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2]
结语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一书对于像我这样的刚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日后的教学、科研有着借鉴和帮助,令自我能够快速进入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工作模式中。同时我也领悟到身为一名大学教师,必须通过科研来提升教学能力,另外,除了搞好自身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以外,也需要去引导学生学会用科研的思维来学习,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此次竞赛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三等奖,更重要地是开阔了眼界,更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钦喜,霍达,尹宜成等.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 工业建筑, 2002(06): 77-79.
[2]黄根生,张希浩,曹辉. 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