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4-04-24

肖家翔

摘 要: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统计学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完成好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很有必要。通过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问题的分析,本文围绕学生、教师、课程三个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认知、打造团结进取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适合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4.061

统计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基于理性思维的科学决策能力,是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科学。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切实将专业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统一,必须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1 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统计实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推动统计理论取得了重大突出,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带来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简要阐述。

1.1 数据来源的变化

大数据条件下数据广泛来自于社交平台、支付平台、购物平台等互联网中介平台,产生的数据具有大量性的特点,获取数据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目前,高校统计学理论教学内容对统计数据来源的介绍则局限于统计调查这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将统计学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很显然,现行的统计学理论教学内容与统计实践不一致,没有涉及统计理论的最新成果,统计理论教学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和残缺。

1.2 数据类型的变化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实践处理的数据包括结构型数据、非结构型数据和半结构型数据,具体涉及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数据,非结构型数据和半结构型数据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其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达到甚至超过了结构性数据。时至今日,统计学教学中仍然延续将结构性数据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缺少对非结构型数据和半结构型数据的理论介绍,降低了所学统计理论对统计实践的解释程度和指导作用。

1.3 数据分析方法的变化

在数据可获得性受到客观限制时,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抽样统计成为传统统计学的重要方法,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且完备的数据搜集、处理、解释的方法,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该方法以假设为前提、分析过程繁琐、结果的有限解释性等特征是其固有的缺陷,难以满足目前人们对数据分析精准性、及时性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海量、多元、动态数据的分析,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价值十分有限,需要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统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内在原因,明确并化解这些问题是统计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学生学习、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2.1 学生学习方面

2.1.1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统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其没有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核心课那么重要,故而将其定位为无关紧要的课程。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片面认为只需把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学习的重点,对统计学等课程均无需下太多心思。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不重视和知识学习的不深入,将该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不挂科。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不积极、不主动,通常是浅尝辄止甚至是敷衍了事,无法真正领会学习统计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1.2 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能动性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招收了数量众多的学生,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特别是数学功底较差。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的学科,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推断统计的内容较难理解,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难点较多,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剧统计学不受学生重视的不利形势。

2.1.3 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的创造性

统计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方法论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中包含形式多样的计算公式,例如中位数的计算公式、指数的计算公式、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等。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准确地理解相关公式的基本内涵及其使用价值。但是,学生中存在大量“死记硬背”公式的现象,虽然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未能把握公式设计的原理和规则,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实际应用时出现“错用”或“乱用”,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不足。

2.2 教学实践方面

2.2.1 教学方法不丰富,无法调动学生内在潜能

在日常的统计学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仍在采用“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毫不夸张的讲,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课、记录、思考,大部分的学生因为不愿听、不想听、听不懂等原因“神游”于课堂之外,成了课堂上的“闲人”,整个教学过程变的单调、冷清和乏味。传统的课堂教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环境的变化,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将会更加疏远、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将会日渐淡漠、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

2.2.2 教学内容不合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当前,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以传统统计理论框架为核心开展统计学教学的设计与管理。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统计学课程中理论内容较多,造成实践教学通常只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简单、随意的“点缀”,实际执行流于形式、很不到位。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研究发现,多数高校的统计学课程课时不增反降,进一步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扩充开展。与此同时,目前统计教学中所用教材保持了传统统计理论的框架,对大数据背景下统计理论的最新成果没有涉及,日常教学内容已显陈旧,与新兴统计实践的契合度不高、关联度不够。

2.2.3 教学考评不充分,无法科学衡量教学质量

统计教学考评是对统计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综合评价,兼具对老师和学生的双重测评,通常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的模式,平時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内容,期末考核则以考试成绩为主。通过对该模式执行情况的研究,发现该模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该模式无法真正检验统计教学的整体效果与质量。特别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很多学生在指标的描述、图表的编制、数据的整理等方面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因此,简单的将教学质量、学习效果与综合量化成绩划等号,最终的结果就是成绩与能力不匹配。

3 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教师、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本文围绕这三个要素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说明。

3.1 做好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对统计学的正确认知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统计学教学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根据前文的分析,统计学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纠正多数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错误定位,增强他们对统计学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端正学习统计学的态度,能否做到这些将直接决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成败。这就要求统计学的任课教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观念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不是简单的数据搜集与计算方法的集合,而是一种通过数据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论,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和无穷的探索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学不是纯粹的、封闭的计算科学,它与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指数体系、统计指标等统计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和体现。要改变学生只在统计课程内谈统计、学统计、用统计的狭隘认识,培养他们敏锐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统计应用能力,使他们真正把握统计学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学习统计学知识的内在动力。

3.2 建好队伍,打造能够胜任教学发展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教学改革的任务落实与目标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完成需要统计学任课教师和其他课程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务实进取的教学团队是统计学教学改革落地的组织保证。首先,统计学任课教师要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先导课程任课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使先导课程与统计学课程相衔接,既有利于提前解决部分学生学习统计学中所需数学知识欠缺、薄弱问题,也有助于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和冗余。其次,统计学任课教师要积极学习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雨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引入日常教学,以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后,统计学任课教师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利用好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主动了解统计实践的新情况、学习统计理论的新成果,及时将统计学的发展讯息传递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3 做好课改,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课改就是要对所涉课程的理论框架、知识构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调整与变革,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指导未来教学工作的行动方案和制度保障。因此,有效开展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工作。在理论内容方面,要将传统统计理论与现代统计理论进行融合,适当增加最新统计学发展成果、降低理论知识的整体难度,增强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拓展实践教学的学时、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价值,使之成为统计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在考核内容上,要兼顾对过程和结果的考核,适度增加过程考核的比重,注重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实质性和公正性,切实将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课后努力情况、知识学习与应用情况等作为课程考核的具体内容。

4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获得了创新发展的空间,对高校统计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及时完成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确立改革的具体内容。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外部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发展情况、内部学生学习及教师授课情况,分别从学生、教师、课程等三个方面着手,明确并发挥三者在统计学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作用,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建平,张悦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统计学变革的思考[J].统计研究,2016,33(2):39.

[2]高书丽,王宝花.大数据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441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