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亚林
摘 要: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传统,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就业工作脱节严重,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对职业工作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又不能完全实现专业对口,造成实际就业率低。针对以上问题,应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形式,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教学上首先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开始充当“师傅”的角色,所有课程学习都融入职场工作内容,让学生在校的学习更接近实际工作,延长学生在企业现场学习工作时间,积极鼓励学生非专业就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4.063
中国的“行业学徒”早已有之,“旧时的商铺”“染坊”“裁缝铺”等各行各业都有“学徒”的身影。而现代学徒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学形式的有力补充,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鼓励高职院校“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1 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教学就业情况
1.1 学校日常教学对培养学生职场工作能力帮助有限
现阶段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过程包括2.5年课堂教学+0.5年企业顶岗实习,其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的主要是授课老师按指定教材授课,虽然现代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是教学任务还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主,没有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半年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学业结束的最后一学年,进入实习阶段时,学生对财经类专业职场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上,实习企业又不能完全配合專业对口,致使学生进入工作现场,根本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实习效果差。很多学生实习结束就已经转行或者直接处于待业状态。而作为用人企业招收员工,为了达到用人标准就需要增加职业培训项目,但是学生虽然通过了企业业务培训,但对职业没有敬畏感,随意的辞职或不告而别的员工使企业用人成本不断提高。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在学业期内学习内容与职场工作内容脱节,学生没有进行职业养成训练,没有长时间的职场学习阶段,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学业成绩上。实际上作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应该是更精准的学生评价指标。因此单一主体化职业教育加简单的企业实习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要求。
1.2 学生对实际职场工作内容认识不清,对职业没有准确定位
财经类高职院校专业传统,会计、金融、营销等专业占比较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因为课堂总是给学生描绘出一幅高大上的“财经类职业幻景”,而作为现实却是真实的“财经类职业壁垒”,学生初入职场会有极强的挫败感,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形式,加大学生对职场工作真实感受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职场工作直接带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财经类职场工作,在学业期内加大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考察提前至在顶岗实习期间,这样在学业完成时,学生对自己就有准确的职业定位,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学校作为学生进入职场的一个职业过渡平台,要为学生创建的是一个“现实职场训练环境”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培训课堂”。
2 财经类高职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基本形式
2.1 学生方面
在学习形式上,在入学初期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大量财经类职场工作信息,这时参与教学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师傅”,带领学生感受各自专业的职业特点,所有课程学习的内容都包含职场工作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感受财经类职场工作,初步了解自己将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以及简单的职场规则等职场工作常识。在结束初期专业基础学习后,学生进入企业财经类职场进行学习,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带领学生熟悉工作现场、工作流程、工作纪律、上下级关系等职场场景,让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职场学习时间应该较课堂教学时间更长。结束企业职场学习后安排学生返校休整,完成专业学习,但是专业学习依然要围绕职场工作内容进行,主要解决学生在职场中遇到的相关专业知识、职场工作困惑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已经对自己的职场工作比较熟悉,到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一个准确的心理预判,那么在正式进入职场时的工作意愿也会更积极主动。
2.2 财经类企业方面
学校与用人企业联合招生,职场工作学习由用人企业安排,企业在学生学业中期介入职场工作,学生以企业实习员工身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企业安排专人(师傅)带学生进入工作现场进行工作学习,包括了解企业情况、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流程等,在工作学习结束时,企业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评价结果,同时学生对企业也要进行相关评价,以便于了解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以及就业意愿情况等。
2.3 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应更侧重职场工作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职场工作内容应渗透各类课程,学生学习各类课程的过程也是在学习职场工作,为后期进入企业现场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入学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就添加相关职场工作内容,培养学生对职场工作的兴趣,在初步完成专业知识后应及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工作现场,实地感受职场工作,进行工作学习,学生在企业进行职场学习时间应占全部学业时间的一半以上。在学生结束企业工作学习后组织学生返校休整并完成学校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重点主要还是解决学生在职场工作时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 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形式的优点
3.1 推行现代学徒制,学生对职场工作有更真切的感性认识
从初入校门的课堂学习中就开始接触职场工作内容,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各类课程内容中包含各种经营理念,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模拟演练为主,使学生对捕捉商机形成一种习惯;“会计专业”的岗位领域是广义的会计概念,涉及会计工作链条上的岗位都可以是广义上的会计岗位,所以在课程内容上除了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职场文化、职场规则也渗透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对“职场”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后,学习地点转移到企业正式工作岗位,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不再简单停留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更多的是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以及职场上其他技能的磨炼。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职场工作内容,这样就缩短了毕业学生参加职场工作的适应时间。
3.2 用人企业参与学校专业招生,根据用人岗位的需要参与制定培养方案
企业可以依据用人标准去培养学生,学生在学业中期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学习,企业选派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学徒生进行“传、帮、带”,培养学生对职场工作的感性认识,灌输企业文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可,逐渐适应企业氛围,这样学徒生更容易在毕业时留任企业就业,为企业节省招新人员以及入职人员培训等各项用人成本,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招生就是为企业招聘合格员工的目标。
3.3 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回归了自己的本源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精准育人的基本手段。高职院校的招生有企业共同参与,加强了招生的针对性。学生从入学开始的教学内容就围绕相关职场工作进行,在校的课堂学习都与职场工作有关,一直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感觉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在学业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预期。现代学徒制教学形式提升了“工学结合”程度,由低接触的工学结合逐渐上升到高接触的工学结合,企业参与度高、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密切相关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学校就业率。
4 现代学徒制教学形式的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方面
对于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现代学徒制加大了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时间,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不能全部实现,甚至有些专业不能完全对口,所以学生如果在入学初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建立“非专业就业”的就业理念,企业工作学习初期又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就很难坚持完成整个学业。
4.2 财经类企业方面
现代学徒制对参与企业有较高要求,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正面社会影响力;其次企业需要付出较大的基础建设成本,如财经类工作岗位的准备、有经验丰富的“师傅”、学徒生在企业的吃住条件等;还有企业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否则学生的工作体验差,对企业后续的用人会有很大影响。
4.3 院校方面
(1)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一切围绕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这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财经类职场工作进行,课堂的教学完全是职场工作的“铺垫”,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一任“师傅”,所以教师如果没有一线的财经类职场工作经历,很难对学生起到“入门师傅”的引领作用,而“工学结合”的衔接问题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在企业职场学习阶段的“各种不适应”,对后期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也会有很大影响。(2)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院校对参与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因为企业岗位情况复杂多样,同类企业岗位设置区别较大,作为高职院校合作企业需要调和岗位类型、设置,满足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以便学生进入企业逐步适应职场环境。
现代学徒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凸显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质。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校企聯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通过将用人企业直接引入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改变职业学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企业标准、导师标准、评价标准等各项职业人才培养标准,为社会不断推出职场实用性人才,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与未来趋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
[2]孔亮,戴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