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零售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分制改革策略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瑞军

摘 要:当前,高职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专业小、师资薄弱,小专业如何进行学分制改革,本文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分制改革进行了探讨,尝试解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它类似的小专业进行学分制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连锁经营管理;学分制;新零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4.064

1 学分制改革背景介绍

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我国最早的学分制是蔡元培先生的选课制。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在2013年试行学分制管理,山东省高职院校在2018年在14个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试点。学分制目前基本上在我国大学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另一种是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大部分是必修课,一部分限选课、选修课。必修课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限选课是限定专业内学生选修的课程,选修课是面向各个专业开设的课程。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充分的选课自由,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完全学分制对学生的自由发展有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自己喜爱的课程。但存在着部分学生选课,只为获取学分,而忽略这门课程是否对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与个人发展方向的影响,为了学分而选课,从而影响学校育人的质量。尤其是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会主动规避一些难学的、不易通过的课程。去选择一些容易通过,不太费脑的课程,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2 新零售发展现状

新零售是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新零售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所谓新,我觉得是在零售的过程中,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应用。而零售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零售的本质是“购物、社交、娱乐”,不管怎么变,零售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看到在新零售的鼓动下,开了一些无人店铺,但一、两年的时间纷纷关门,究其原因是无人店铺满足了人的购物需求,但在社交、娱乐方面有欠缺,消费者找不到与人交流沟通的渠道,所以关门也就不奇怪了。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状

据高职数据中心2019年的数据,目前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校共223个,最早开设时间是1999年,全国在校生24000多人,如果把它平均分到三年,则每年的毕业生8000人左右,在校生人数分别为8715,7770,7689,从全国平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山东省在校生人数共1566人,三个年级分别为480,485,601,这与零售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不一致的,甚至完全相反的一种趋势。而作为对比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山东省在校生人数15142人,三年分别是5625,4562,4955,全国在校生167221,三年分别为58658,52297,56225。作为连锁专业,连锁作为一个行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连锁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在规模及质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最新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2019年,社会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比上年增长8%(名义),随着零售业的迅猛发展,连锁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业态、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零售业每年的人才需求缺口达到477万人,这些缺口大部分是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去填充。而每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足8000人,连锁专业在行业发展中的边缘地位可见一斑。而由于招生人数少,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低,有些学校已在逐步停止招生。

4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有充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专业的素养和人文素质,能够很快的适当工作岗位,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当前人才的培养在校内是通过一些仿真软件或一些模拟软件,在校外往往是一些基层的操作岗位,而且时间短,岗位的安排没有层次性、系统性,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招聘录用后,还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训期,才能融入企业中去,成为合格的企业员工。

另外,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各个学校都对连锁行业的人才需求作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但调研的真实性,是否深入是存疑的。由于资金、人力的限制,人才需求调研往往不能科学合理的开展,流于形式。在报告中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基本上分析的都是对基层、中层管理人员需求较大。像店长、主管等人才需求较多,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就见仁见智了。作为高职学生,基本上没有哪个企业会把高职生招过来就做店长、做主管。没有3-5年的从业经验,没有哪个企业就会把店长的岗位交给一个刚毕业的高职生。

4.2 人才定位与产业需求脱节

近几年连锁零售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业态的出现、新技术的应用,对连锁经营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岗位,全新的能力需求,如果人才培养体系不作相应的变革,人才培養方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作相应的更新,沿袭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实践教学停留在模拟与仿真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没有真正落实,毕业的学生缺乏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与素养也没有有效的养成。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了解行业现状、行业需求,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实践环节的培养停留在模拟或仿真阶段,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适应,所以现在很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企业招不到人,这实际是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结构上的失衡。

4.3 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自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不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创新意识欠缺。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4 就业起点低

这也是社会认同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都是基层岗位,这些岗位薪酬低,工作时间长,对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低,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吃苦耐劳,导致学生就业后离职、转岗的较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连锁零售业人才供需及新职业新岗位发展研究报告》指出,连锁行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仅为66%,一年内的离职率则高达40%。

5 学分制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5.1 “平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平台分两个:一个是公共基础平台;另一个是专业基础平台。公共基础平台由通识课程构成。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以及体育、计算机等课程。专业基础平台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从事商贸类工作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可以设置为现代物流基础、连锁经营管理概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是有利于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模块可以分为两个模块类:一是公共选修课模块;另一是专业选修课模块。公共选修模块是为专业选修模块服务的。学生需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需要指明的是这个专业方向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按专业方向分班,或者按专业方向制订培养方案,而是专业导师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的性格、兴趣拟定的未来计划从事某一工作领域,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就为专业的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经济的角度说,不可能为了一个学生而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如何实现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又能达到教学组织的经济性要求,实际上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大规模定制”的思想。通过定制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大规模实现成本的节约,这是个矛盾统一的过程。

5.2 学分制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密切的专业,2016年新零售提出后,许多资本把眼光投入到新零售上来,线上企业纷纷转到线下,希望打通线上线下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层出不穷。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模块。尤其是专业导师,要把握行业发展脉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行业的相应变化,在课程设置中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课程模块的设置从学校相应实际出发。目前跨学校选课,还不太现实。应立足于学校实际,设置课程的模块,让学生有得选。学校也应为各系部、各专业的互联互通打通关节,从而实现在学校内自由选课,从而能培养有深厚专业基础并且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以电子类专业见长的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像电子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大数据等选修课,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认识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并不等同于商超零售行业,学生在从事电子类、机械类、计算类产品销售时能够清晰地了解所销售的产品。最近,网红带货充斥着网络,但我们也看到,许多网红并不了解所销售的产品,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的回答有些是错误的,比如说在手机销售时,手机内存为6+128,或8+64,或者8+128,它们有什么区别,对手机有什么影响,作为网红本人,应该也不是太清楚,还有一些更深入的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当网友提问时,网红本人也答不上来,这就影响了销售效果。这也说明综合的知识储备还是很必要的。

(3)要统筹安排校内的教学资源。作为专业负责人,要对学校可利用的課程资源要清楚,要清晰找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其它各个专业的共同点,结合点,才能有效的利用校内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学校有汽车专业,而学生又对汽车的销售感兴趣,也可以去选汽车方面的课程,有餐饮专业的,也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去选修相关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选择,还是需要专业导师的指导。

5.3 学分制体系下 “平台+模块”的实现

(1)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选课。

公共基础模块及公共选修模块的课程因可由不同的专业学生来选,班级学生人数不会太少,很容易实现其经济性。像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如果限定只能本专业的学生来选的话,就容易发生一门课只有几个学生,考虑到经济性和师资有限,就不容易能开起来。这样需保持模块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比如说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被设置成专业基础课程的《连锁经营管理概论》能不能在数据分析专业设置成选修课,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考察的内容有所侧重,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节约。这就需要所在专业的界限,打破课程是必修还是选修的界限,并且在学分上如何实现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学校如何互认,做好前期的安排。这种情况下,原来学校的资金是按院系划拨,学生在其它学院,其它学校学习,经费如何分配会是一个新的课题。

(2)学生可以跨学院或系部选课,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与自主性,相应课程的学费应该由上课的学院来收取,这样就增加了教师开课并且把课上好的积极性,学生通过选课,支付相应的学费,也让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是付费的,从而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必变原来那种一年一结算的学年学分制。原来的费用支付方式是每年的注册费外加选修课程的费用,而且是一年一结算,给学生的感觉还是一年或一学期一收费,因为一年或一学期交一次费,而且是事后结算,学生对交费学习感受不深,通过让学生在选课时支付费用,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是学习是付费学习,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中国连锁零售业人才供需及新职业新岗位发展研究报告[Z].

[2]中国连锁经营协.中国零售技术框架体系[Z].

[3]卢易菊.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状况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6,(10).

[4]徐叶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2).

[5]林波.基于创新理论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职教论坛,201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