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殷德敏
摘 要: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思维模式,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想。赐学生一双慧眼,帮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并且进行理性分析、归纳成自身的解题思想,更高效快捷的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模型思想的教学初衷。
关键词:小学数学 模型思想 策略
数学教师应当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系统的解题策略。此外,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应当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熟悉情境,引导学生就问题结果讨论结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活学活用,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等学习现象。
一、注重比较分析,培养模型思想。
数学中奥秘不断,“一题多解”是最典型的解题方式。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精髓,跳出思维框架,寻求多样化的解题技巧,打开学生的思路。[1]
例如,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最怕这样的题:在知识竞赛中,一共有10道题,小虎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已知最后小虎得到18分,请问小虎答对几道题?[2]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计算,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小虎答对了X道题,那么小虎答错了(10-X)道题
5X-3×(10-X)=18
8X-30=18
8X=48
X=6
所以小虎一共答对了6道题。
教师: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解析,我们可以把这些题看成一个整体,只存在答对的题和答错的题,我们可以从答错的题入手,反向推理(学生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得到以下解析过程:
假设小虎将题全部答对了,那么它一共应得到50分,已知小虎一共得到18分,所以小虎失去50-18=32分,小虎一道题失去5+3=8分,所以小虎答错了32÷8=4道题
所以小虎答对了10-4=6道题
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反向推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领悟“一题多解”的解题真谛。
二、注重数形结合,培养模型思想。
例如,在教学“公因数”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实际问题:
想要铺成一个边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现在有边长为6厘米和边长为3厘米的两种正方形纸片,请问哪种正方形纸片能将这个长方形铺满?
针对这一类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通过实际操作寻找答案,也可以经过繁琐的计算得到答案。方法多樣化,不利于学生依靠解题过程形成建模思想。因此,学生可以再创设另外一个问题:除了边长为3厘米和边长为的6厘米正方形之外,还有那些正方形能够铺满这个长方形?
将问题开放化,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上,经过学生的深入了解,学生得出结论:
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向求“公因数”,所需要的正方形的边长只要是12和18的公因数就可以铺满。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解题规律,加深了解公因数的内涵,有利于帮学生实现一般规律向模型思想过渡。
三、注重以旧促新,培养模型思想。
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时代的教学思想,将课堂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以旧促新,构建模型思想,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计算梯形面积”相关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先不教授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在课件中打出一道例题:已知等腰梯形高度为8厘米,上底边长8厘米,下底边长为10厘米,求等腰梯形的面积?
教师顺势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这时我们本节课要教授的重点,如何求课件中这个梯形的面积呢?(课堂沉寂下来,学生摇头不语)
教师:大家可以结合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等面积的求法来进行解析。(适当提点,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性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解析,再让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1:我是作腰的平行线,这个等腰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此,这个等腰梯形的面积为:[3]
8×8+(10-8)×8÷2=72平方厘米
教师:很不错的思路!还有别的解析方法吗?
学生2:我跟他的解析方法差不多,沿着高作平行线,将等腰梯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所以等腰梯形的面积为:
8×8+1×8÷2+1×8÷2=72平方厘米
教师: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大家都经过缜密的思考了,我们一定要巧妙利用以往学过的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大家必须明白一点,数学之间拥有紧密的联系,只要我们能够拨开眼前的迷雾一切就豁然开朗了,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节的重点(课件出现板书)
……
教师利用一道题,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内部潜能,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模型思想中的共性思想。
总之,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既要注重知识的教授,也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知识之间的共性,化难为易,构建模型思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陈蕾.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 上海教育科研. 2013(08)
[2] 许渊平. 渗透数学思想,建构数学模型[J]. 考试周刊 2015(86)
[3] 施海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的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5(34)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