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时间:2024-06-01

欧晓

摘 要:在进行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解决大量的数学应用题,而且其中一些题目为学生制造了不小的困难。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解答技巧,不断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本文根据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共同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段 应用题 解题能力 培养 途径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学思想已经逐渐被破除,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这成为当前教育活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教学中,涉及的数学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和解答上存在障碍,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在处理应用题时,他们的思维通常会跟不上,更难以要求学生进行实质性的综合分析,而且解题能力非常容易被所设计题目的情景影响,小学生只能够遵循机械的联系和结合熟悉的套路,对应用题进行解答。因此,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此时需要引入“数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而且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要想实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必须要融合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从本质上说,应用题就是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应用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单单地讲解例题,还应该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举出这样的例题:“小红家有一个洗脸盆,假如用水龙头放水,3分钟能够放满,假如用别的水盆去舀水,需要2分钟,那么如果一边放水一边舀水,需要几分钟呢?”这种从实际生活出发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其中,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层思考,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传授审题技巧,提升解答准确率

数学应用题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也是令很大一部分学生头疼的题型。通过对实际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在所做错题中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学生压根没有弄清题目本质何在,对题目不能够准确把握,如果连题目都没有搞懂,更别指望学生能够准确做对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审题。当前很多小学生在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就可以采取让学生将题目读出声的方法,增加其对问题的认识,确保能够集中注意力;第二步就是找出题干中的问题。在找问题的时候,要教会孩子附属题意,尤其是在烦琐、冗长的题目中,要注意简化,将不需要的描述去掉,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描述,使得题目简单明了,把题目审清,并能够找出题目中的准确问题;第三步就是需要找数量关系。任何小学阶段的应用题的考察点都有一定的数学关系蕴含其中,也就是说,能够准确把握应用题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解题思路关键的一点,在经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后,学生思维经过反复锻炼,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公式,这时套用公式就可以将问题成功作答。那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就不再叙述了,在此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对于隐含条件的挖掘。例如:“一根铁丝长 20 厘米,工人师傅将其截成 A、B 两截,其中 B 铁丝的长度是 A 的 60%,求 A、B 两截铁丝各多少厘米?”题干中隐含的条件是“A 铁丝长度+B铁丝长度=总铁丝长度”,如果找到这样的关系,题目就变得简单清楚,将A铁丝的长度设为x,那么B铁丝的长度就变为60%x,就可以解答方程,即:x+60%x=20。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找准题目要求,以暗含条件作为突破口,准确判断数量关系,最终将题目进行完美作答。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题目类型比较固定,翻来覆去就是考察几种题型,但是解题思路并非一种,很多题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作答。因此,教师就需要明确解题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作答,并针对课堂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推算,要巧妙抓住学生心理,如学生出现失误,积极帮助其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习主动性。例如对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题型,“假设某玩具厂计划生产玩具 6000 件,实际生产 8000 件,问玩具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这个题目是在考察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件数占实际生产件数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可以将实际生产玩具数量看作单位“1” 就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進行解决:第一种,8000-6000=2000(辆),也就是说实际生产玩具数量比原计划多2000件,2000÷8000=25%,该种方法就是掌握了题目中所透露出来的计划生产玩具的数量比实际生产的少;第二种,6000÷8000=75%,也就是说计划生产玩具的数量是实际生产玩具数量的75%,最终得出1-75%=25%。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且正确的解题方法所得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技巧上存在不同,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解题,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四、结语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运用到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应用题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学生传授高效的学习解答技巧,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不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注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遇到的问题,促使应用题与生活密切融合,这样才会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实现综合能力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10):78-80.

[2]梁义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4(12):45-48.

[3]李初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引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13(30):12-15.

[4]卢安东.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24-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