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史料教学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时间:2024-06-01

李小敏

摘 要:以史料阅读和分析为核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养成受到本世纪初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提出以核心素养建构历史课程的结构。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鉴别史料的能力、历史解释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史料教学 核心素养 价值

一、史料教学现状的回顾

随着新课改更深层次的推进,史料教学越来越成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史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是历史现象的反应。关于史料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就高中课堂教学而言,指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所用到的历史材料。史料教学有以下显著的特征:第一,论从史出,我们从中学就开始培养学生这种能力要求我们要正视史料,有一说一,我们在分析历史材料和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第二,综合性强,学生要想分析史料,必须先读懂史料,这对学生的语文功底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大的优势。[1]

20世纪60年代起至80年代中期,英国通过改革开始强调史料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相继出台四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这些课程标准中史料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在2008年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中,史料证据的使用与历史探究、历史交流并列为历史学习的三大能力。1989年9月下旬出台的《美国2000年的教育战略》中学历史课得到极大认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也应运而生。《标准》要求根据一手资料,经过对资料的甄别、分析、判断,结合前人所得出的某些结论,形成自己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史料教学”的明确规定,这也是该标准的一大亮点。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史料教学。如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如何进行史料教学。中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将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掌握历史学习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可见,以史料阅读和分析为核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养成受到本世纪初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在教学改革热潮的影响下,近10余年来出现大量的史料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但论述史料教学与历史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较少。[2]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史料教学

1.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

在近几年,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中,历史研究和教育专家趋向于用“历史核心素养”代替过去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建构历史课程结构。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和徐蓝教授,都对此做了专业详细的讲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价值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五个核心素养是历史学习不可或缺的方面,历史价值观中唯物史观是最基础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时空观念是一个基本框架,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素质;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关键因素,是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的方法;历史解释是一个考查方式,通过历史解释同学们对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家国情怀是最终的目标,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总之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3]

2.史料教学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意义

在当下历史教学界特别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我们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随着能力培养要求的深入,史料的重要性就顯得日益突出,让学生掌握历史史料,是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刘宗华老师在《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谈到“历史课的难讲不仅在于知识广博,还在于必须具有正确的理论观点上,没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中看清本质,认清主流,得出正确的认识”。而史料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史料解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学习历史的始终,这对学生们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课堂上运用史料,必须让学生了解此材料的背景,须交代清楚时间和空间,只有在这个时空条件下,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材料进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构历史基础框架更好的学习历史。第三,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史料的种类很多,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史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在选取史料的过程中,选取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意义,教会学生辨别史料真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实事求是的对待历史。第四,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在史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并且能合理解释历史现象,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思维有重要的作用。第五,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和分析历史的基础上领悟到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学习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以古鉴今,培养社会责任感,吸取教训,惩恶扬善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endprint

三、史料教学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分析 -- 以《开辟新航路》为例

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开辟新航路》的授课中,我使用史料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合。下面就我运用到的史料进行分析。第五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首先在导入的时候运用《大国崛起》中的片段,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这个简短的导入也是对本单元的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整体上对时间和空间有一个定位,1500年的欧洲为什么要地理大发现,率先进行地理大发现有哪些国家,他们用什么手段,给西欧,亚非美以及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运用这个小视频材料,既能很好的让学生定位时空观念,又能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部分原因时,运用以下史料材料1: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大增”“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在用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时,最主要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用发展联系的觀点看待其原因,让学生回忆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这样就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航路的开辟,而我们当时的中国为什么没有此动机。材料2:“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一个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是可以做到的。”这两个材料对来说简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历史解释。教师结合这两个材料进行完整的分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货币和黄金的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不高,在与东方贸易中使白银大量外流。这就使欧洲人寻金的渴望愈发强烈。而自《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遍地黄金的天堂,因此到东方寻金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这些材料主要是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和社会动因,这样让学生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实有全面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同时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历史解释,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在讲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首先提醒学生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我们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然后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一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国际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的转移。这个材料展示的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的影响之一,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进行足够的解释,对史料的解读必须到位,分析以上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配图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在突破这个难点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上的革命。美洲白银大量涌入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个“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这显示的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的又一影响。让学生根据政治中学习的通货膨胀解释这个现象,进而引导他们分析这样带来的结果,这样引导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经过之前的引导,这个材料让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在理解新航路开辟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学生能得出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有好的一面。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其他方面的影响用图片展示,一方面是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一节课运用太多的史料对学生来讲很有负担。学习完新航路开辟,我们要让学生从当时的世界背景中,认识到我们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没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造成了中国近代落后的局面,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促进自身发展。通过这个课的尝试,发现学生们能够在引导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准确定位时空观念,根据史料实证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但是解释不全面需要老师再补充,当然最重要的要慢慢培养。

综上来看,史料教学所承载的一些要求的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谋而合,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史料进行严格的甄别,尽量运用典型的史料加之讲授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何成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J].2003.(9.4)

[3]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北京师范学院院报》(社科版).1992.(3)

[4]唐晋.《大国崛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