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增强核心素养的策略

时间:2024-06-01

李双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北海小学 广东佛山 528083)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热门话题,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实践中探寻培养策略。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第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产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热门话题。[1]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2]

二、低年級语文教学中增强核心素养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二年级下期第2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小草的诗句;学习二年级下期第1课《春天来了》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3]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学习二年级下期第5课《泉水》这篇课文,可以采用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泉水,学生可以上台表演,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学生通过模仿泉水说话,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习泉水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格修养。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4]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学生应该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比如二年级下册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因为这篇课文讲的是北京,有些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北京的美。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去感受和想象在夜幕降临的北京,华灯初上,到处都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一道道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北京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5]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6]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作品阅读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国内外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7]

3.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撰写、交流读书笔记,提高写作水平。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借阅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书笔记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8~10]

(2)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上,进行与家长的互动交流。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11~14]

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能使教师明确小学语文素养的内涵,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快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能够有的放矢地、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其次,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研究小学低年级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整合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雷实.谈谈语文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3]柯孔标.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03).

[4]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5]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07).

[6]古源.语文素养――一个怪胎[J].中学语文教学,2003,(03).

[7]雷良启.用“交际能力”取代“语文素养” [J].中学语文教学,2003,(03).

[8]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

[9]严永青.语文素养论[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7.

[10]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J].语文建设,2004,(03).

[11]彭小明.语文素养论[J].兰州学刊,2004,(6).

[12]柯孔标.从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03).

[13]張金兰.新课程下“语文素养”探析[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3.

[14]何方.论语文素养[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