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摘 要:教师语言冷暴力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教师语言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面提出一些供改进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语言冷暴力。
关键词:语言冷暴力 危害 成因 策略
一、教师语言冷暴力的成因分析
教师语言冷暴力,追根溯源,其背后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制度本身的缺陷,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失衡,也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欠缺甚至学生自身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
教师语言冷暴力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源在于中国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教育不公现象是当今讨论最多的教育话题。重点学校、重点班、尖子生的等级分配加剧了这种倾斜。“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注重升学率,家长注重成绩,教师注重分数,教育的功利化与工具化,使得教师不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多方面发展的人,在这样激烈的学校与学校评,教师与教师争,学生与学生比的教育竞争中,各项评分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各种比赛的名次等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学校、教师眼里的“分”比“人”更重要,教师对那些成绩差、屡教屡犯的学生往往失去耐心,进而恶语相向,出现语言冷暴力就不足为奇了。
(二)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失衡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 教师被神圣化, 头上笼罩着耀眼的光环。教师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还有人把教师比喻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虽然那时的生活水平不高, 但由于多数人的价值观趋同且社会转型较慢, 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文化背景基本统一, 所以多数教师乐意在这种光环下生活, 精神上很自足。近年来,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 教师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 而非崇高的事业。学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 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吸引着教师的眼球。
二、教师语言冷暴力的消除对策及建议
(一)以人为本,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 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存在,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从大的方面看,目前小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地区鼓励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创新, 但到了中学, 有了中考、高考两项“硬”指标, 学校不得不把应试教育的东西再搬出来。
(二)語言冷暴力纳入教师的考核并在教育法规中予以规定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能够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但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冷暴力纳入其中,相关条款亦缺失。在立法遏制教师语言冷暴力方面,地方法规已先行了一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23条的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希望类似的规定能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之中进行明确, 以增强对教师文明用语的约束力;其次, 学校要从制度上杜绝教师语言冷暴力, 将语言冷暴力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 同时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至少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职能, 对教师工作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 如果因为管理不到位, 要追究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家长、社区对学校的监督制度, 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 建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和社区的意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相信在制度的保障下, 教师语言暴力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最终做到依法执教。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
尽管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 但首先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也同样面对着工作竞争、生活负担、家庭琐事等, 也会有烦恼和苦闷, 也需要发泄心中的怨气。有的老师性格内向, 加上整天忙于工作, 活动范围和社交圈子狭小, 内心的焦虑、孤独等情绪很难排遣, 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影响带到工作中, 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帮助教师疏导情绪, 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还要防患于未然, 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有意识地加强教师心理素质训练, 使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理性地分析处理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有了健康的情绪、平和的心境, 教师自然就会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无知, 更不会将自己的不满无缘无故地迁怒于学生, 从而遏制语言冷暴力的发生。
三、结语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曾经说过:“语言的天真无邪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作为权利的手段。”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作为新生一代的培育者,教师不仅应该规范自身的知识系统,更应该规范其语言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宽松的成长环境。总之,拒绝语言冷暴力,争做“四有”好教师。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再生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朱立.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5).
作者简介:鲁伟(1987.11-),男,籍贯:湖北沙洋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