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古诗英译看精研中文的重要性

时间:2024-06-01

张豫

摘 要:翻译是一项抽取原文本精魂,赋予其形体的工作,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积累作为支撑。培养使用英语的思维和习惯无可厚非,但这样过度强调英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中文的学习,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就汉译英来说,实际上,英语水平影响翻译的好坏,而中文水平则直接决定对错。本文就古诗的英译来看中文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文水平 忽视 文化素养 古诗

引言

笔者认为上述的英语学习方式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对外语的理解势必要依仗我们的母语——中文,中文是基础,是九层之台的地基。 “学问通古今,博识贯中西”,先提的是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若要做汉译英,必须学精了中文,才能有所建树。翻译需要以广涉猎、勤积累为支撑。古诗作为国学精粹,是我们经常接触的,因为诗词的引用既能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亦可令文章从欣赏角度更上一层楼。翻译诗对于译者来说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而重中之重就是要对诗词的意思有深刻的理解,然后要进行提取精炼,加以转换才能在再现其意义,而所有的基础就是中文水平要过关。[1]

一、诗中的意象和引申义

做诗的英译必须要对其意思有准确深刻的把握,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成功需要磨砺和坚持”。实际上,“宝剑锋”和“梅花香”是象征着成功,而“磨砺”与“苦寒”则代表了挫折与困难。这种在诗词中出现的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也就是情思的载体。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猿”;“杜鹃啼血猿哀鸣”中出现的“猿”,以及“杜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的“乌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的“刀”和“杯”。这些意象都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着其引申后的含义。[2]

这是诗区别于白话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诗词的魅力之所在。换句话说,诗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咏志,总有意义蕴藏其中。那么想要对诗进行英译,首要任务必然是读懂它,弄懂意象里的情思,辨清句子的引申义。上文中的句子耳熟能详,但若是遇见“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这样的句子,译者因为生疏,可能会理解为“古人没有太多精力去钻研,很早就开始努力,很晚才取得成就。”正是因为译者涉猎不够,对中文的把握不透彻,中文的素养达不到翻译的要求,才产生了这种问题。实际这里的“古人”不仅仅是古时候的人,而是泛指许多在我们之前成功的前辈,“无遗力”指的是“不遗余力”,而后一句的含义并不只说表面的“做学问艰难”,而是更进一步,提醒我们“要孜孜不倦,不畏艰难”,这是它的深意。假如译者理解错误,那么还如何做翻译?一个优秀的译者如果想将意象和诗句的深层意义表达出来,而非做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那么第一步就是做好理解,而这个理解是一定以较高的中文水平基础的,这也就是精研中文的重要之所在。[3]

二、诗词英译实例

接下来以实例说明古诗英译时对于中文掌握的重要程度,这里对“中文的掌握”囊括了中文素养的不同方面,如对诗作背景的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理解力,提炼概括的能力,这些可以在例子里具体来看到。

“将军百战死,将士十年归”是《木兰诗》里的一句典型句子。这个句子用了“互文”的手法,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上战场的人有的活着回来,有的马革裹尸”,而若是不知道何为“互文”,就会理解成“将军魂归战场,壮士得以幸存”。正确的理解就要求我们对中文的学习要精,有了正确的理解,我们翻译的时候才能正确地表达,也就是“The war is so cruel and few are fortunate enough to survive while others devote their lives to the country”, 也就是说“战争如此残酷,少数人才得以幸存,其他人则为国捐躯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抒发其雄心壮志的句子,出自《龟虽寿》。可以理解为“人老心不老”或者“有志不在年高”,此句可以译为 “Time can not fritter away my ambition”,意为“岁月无法消弭我的斗志”,或者更进一步,译为“It will never be too late for an ambitious person to pursue his dream.”,意為“心不老,志便不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句诗是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那么可将其译为“We gain experience via practice instead of talking”,或是“Only by practice, can we gain genuine knowledge”.甚至你联系到“纸上谈兵” 的典故,以其来解释都是可以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诗人李白在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所作《行路难》中的一句,此句旨在表达李白的乐观豪迈,相信自己必有可以施展抱负的一天。此句可译为“There must be a day I can exploit my capacity”,意为“总有一天我将大展身手。”当然,也可以将其对世人的鼓励意义给表现出来,即“Everyone has his own value and you will make it reflected sooner or later”,意为“每个人的才干迟早都有发挥的那天”。

三、精研中文的途径

可以看出,在古诗的英译中,合格的中文素养绝对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正如之前所说,对于诗人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于诗中蕴含情思的分析和提炼,以及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意义的转换,都是必须的。所以英语学习者不能一味的研读英语,英语的进步是建立在中文扎实的基础上的,笔者始终认为要做好翻译和英语学习,首要任务就是多读中文,学好母语。

我们都在追求达成二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那么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或许促使学生利用从中文中学习的思维和习惯来促进英语学习存在着许多困难,但夯实基础,使中文对英语学习产生助力,而非阻力,却应努力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很好的阐释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当英语学习者研读英文,或者译者斟酌译文的时候,势必要借助于长期的母中文积累来完成首先的理解,这是个从脑海里抽取知识储备并且加以运用的过程。但若是只有抽取没有注入,终会有难以为继的时候。所以必须要在平时继续进行中文的学习,保持对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为自己注入“活水”。许多大学生都是仗着高中的语文底子,忽视了对中文水平的进一步培养,只是闷头学习英语。之所以总感到力不从心,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中文的学习。

中文的学习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并非虚言。积累优秀文章、古詩文中的好词好句,留心当下流行的热词新词,抓住机会就学以致用,将其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记下、生搬硬套,而是能够信手拈来,切不可做“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书呆子。第二,学会思考。思考让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举一反三的能力正是以此培养的。“学而不思则罔”正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中文博大精深,许多精妙绝伦之处非一时半刻能明白,所以勤思索,多发问,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第三,就是不断实践,也就是刚才提过的学以致用,卖油翁的“但手熟尔”依然回响在耳边,提点着每一个人,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实践,对知识的运用才会得心应手,而非一蹴而就。第四,笔者想重点强调教师在授课时的理念,教师的目标应该是使得学生受益,引导着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培养学好中文的意识,只有学好了中文才可以借助汉语思维去比较英语思维,或者借助中国文化去更好的了解异域风情。一个中国人,对中文水平的培养还不如对英文的学习,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教师切忌把讲台当做秀场,摆正自己的位置,应当灵活变通地使用英文和中文,并且联系中文典故、诗词等优秀文化,强调学习中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旭亮. 试论如何发挥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大效益[J]. 海外英语,2010,06:38-39+51.

[2]陈维友,谷青松. 析常见英语学习误区[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7:115-116.

[3]张韦. 释意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会话翻译研究[D].长江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