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项目为导向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时间:2024-06-01

谢艾纾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校都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学生自身因素等的制约而陷入困局。通过积累和总结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围绕工程项目实践,从兴趣、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等多个层面着手引导和训练,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项目 工程项目实践

一、引言

创新能力,又称创造力[1],主要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能力[2]。经过多年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实践,发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是手把手教导完成一个项目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专业知识打扎实了就自然可以拥有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紧紧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围绕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研究,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途径和手段。

二、以项目实践为导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本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家长和学生们逐渐淡忘了教育的宗旨,于他们而言考个好大学才有个好未来,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都不再重要了。学生们在经过12年漫长的“填鸭式”教育后,已经形成了老师讲、学生记,以考试论成败的学习套路和行为惯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除了少部分人能因拿到高分而获得扭曲的快乐外,大部分学生提到学习是痛苦或麻木的。为考试而学习,带有太多功利,导致相当多的学子都上大学了还不会学习,不具备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令人痛心。

作为大学老师,面对失去个性、缺乏创意意识、从知识到技能到主观能动性、意志品质都有所欠缺的学生个体,必须对他们进行从思想、意识到行动的全方位的训练和改造,以量的逐步积累到达质的飞跃。

1.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选专业的背景、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课程的重要性甚至对自己的未来,都是十分迷茫的,稀里糊涂地过了四年,待到进入职场时才突然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以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为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认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每年挂科的学生近半,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学生多以C语言没有用又难学为借口早早放弃。但其实操作系统内核是用C语言写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是C语言控制的,不是C语言没有用,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太过侧重于语法和一些基本算法,没有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导致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误解。

兴趣是创新的源动力,通过从大一学生中选择一些有意愿的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在让他们经历了一系列有趣又实用的项目实践后,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他们的眼里鲜活了起来,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知道工作中将会需要些什么,该怎样去努力,不会再因学习過程中的些许挫折就轻易放弃。

2.围绕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是仅凭一时的兴趣,终将一事无成。因此,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后,老师一定要趁热打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石。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老师所花的心血最多。以我的创新训练基地为例,由于工程项目的需要,学生进入基地后的第一任务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学习JAVA课程。按计划每周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而对每一个专题知识的学习,由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学生做报告、老师点评、师生讨论、实战演练五个环节组成。刚开始时学生有些质疑和不习惯,存在知识点看过就忘,学习时没有疑问,学习后不会用也不会讲等问题,这时候需要老师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好的导师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办法,只在学生裹足不前时点拨一二,一般不轻易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在学生解决好问题后,其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种自信又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个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经过一年左右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同时对老师的综合素质亦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提不出问题逐渐地发展到能提出一些水平非常高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和解答,会动摇学生的信任,不利于后续的指导工作。

3.加强协作,培养团体意识

有一定规模的项目,靠一人之力很难完成,需要性格、习惯、工作方式迵异的多人共同协作。理想的状态是团队成员之间沟通顺畅、相互信任、相互取长补短,良性互动,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但是,90后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很少能够替他人着想,顾及他人感受,且十分追求平等,作为指导老师,为了促进团队和谐,首先对任何成员的表扬和批评都要中肯,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其次对任务的分派要考虑每个成员的特点和意愿,要明确责任主体,最后为保证项目的进度,每隔一定时间要集中学生做一次汇报,以便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状,及时做出调整。

4.加强品德教育,树立良好人格

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唯利是图,动辄跳槽的人哪家企业都不敢重用。学生人格的塑造,一方面依赖导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领导把握舆论导向,建设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职场环境。

四、小结

经过三年的努力,第一批进入嵌入式系统训练基地成员2015年已经毕业了,从后续的追踪调查来看,普遍受到企业欢迎,说明以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工程项目实践进行创新训练的模式是可行的,但因为与传统的理念有所冲突,需要取得院领导的认可、支持和信任,否则难以为继。

参考文献:

[1]何少颖,方沛,李洋,等.大学生创造力量表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22-125

[2]鲁娟,周琳.研究生对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403-4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