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立足人文素养促进协调发展

时间:2024-06-01

赵洋

(德州市实验小学,山东德州,253000)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育课程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全面发展也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从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个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然后探讨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包括锻炼身体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等。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共同追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对学生的个人品质的完善、合作意识的生成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基于此,详细地探讨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指导思想,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做了明确的界定,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其中身体素质居重要地位。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小学生只有在具有了良好体魄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投入到知识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以形式多元、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技能的训练、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情感的生成为主要目标,对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实质上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2.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每个人受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遗传因素等影响,智能构成并不相同。教育的目标就是在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专门性、特长性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性发展不重要,相反,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依托,学生只有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举例而言,有些小学生肢体灵活,在体操中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而有些学生的爆发力更好,在短跑、中长跑中成绩往往不错。根据学生的体育特长,恰如其分地开展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亮点,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也大有裨益。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锻炼身体素质

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容乐观。受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当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或祖父母缺乏合理的教育觀念,由此而导致小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身体肥胖,心理脆弱”的情形,对其学习、成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随着移动网络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过早地接触到Ipad、手机、电脑等电子物件,由此而近视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小学体育课程以体育活动为依托,而体育活动恰恰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途径。就以乒乓球运动而言,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需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乒乓球,并跟随者球的运动调整自身的目光,这对学生假性近视的矫正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又如,羽毛球运用需要学生在场地中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位置,并根据对方的发球迅速寻求解决策略,对学生肢体灵活性、反应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提升人文素养

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既是学生体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智育教育乃至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充当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体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很好的效果。首先,体育课程分室内课、室外课两个部分,室外课以学生的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室内课则以体育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为主,体育知识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体育活动的发展史,如足球运动就涉及到中国宋代的蹴鞠以及现代足球的起源,这些对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丰富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其次,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的精髓所在。世界各国尽管地理位置、民族构成、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体育活动却通行全球,跨越了各种障碍,奥运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理念,更快更高更强精神,代表着伟大的体育精神,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深远。

3.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谓全面发展,指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它同时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将素质教育归纳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生只有这六项素质都得到了发展,才算实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体育课程恰能起到这样的功用。首先,体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磨炼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畏难、怕吃苦的情形,有些小学生稍微遇到一点挫折便经受不住,甚至由此引发各种负面情绪。体育课中的体育活动,有的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训练,如长跑,有的需要学生持之以很的锻炼,如乒乓球,这对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发展有着很好的效果。其次,体育课中的许多活动,单个学生难以完成,它需要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练习比赛,比如拔河比赛,对学生合作意识的生成以及竞争思维的培养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

三、结语

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不仅承担着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从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出发,立足于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发展的作用,采取好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好体育课程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蔡春娣,杨永刚,迟凤超.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12):174-174

[2]张水莲.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2,6(4):64-66

[3]方永文.浅析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旬刊,2009(2):42-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