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政治信仰产生迷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06-01

陈前燕+黄美玲++杨长林++吴畅

摘要:当今社会中主流信仰的发展影响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双时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是好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少数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出现迷茫和困惑等现象,因此,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显得格外重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市场经济 政治信仰 大学生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使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的价值标准,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全面深入的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政治信仰产生迷失现象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大学生政治信仰迷失、困惑现象出现的原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用实践成功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取得伟大成就固然可喜,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使我们的政治信仰遭到极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原则,在近三十年来,不断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使西方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不断传入我国,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挑战,使大学生在知识文化的大海洋中做出判断和选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击让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产生了质疑和困惑,加之,大学生这个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并不是非常强烈。所以,改革开放在带来多元文化、多样思想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对于还没有成熟的大学生来说。

多种多样的经济利益主体也就产生了多元的思想信仰领域。市場经济的功利性和资本主义的逐利性驱使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你追我逐的竞争中产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也导致了“钱是从人的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1】的现象。人们在生活中忘却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只是盲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面对个人与个人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甚至是个人与国家利益时都能毫不犹豫的选择个人,摒弃传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精神。淡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无视甚至漠视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淡薄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多样的、立体的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等多种因素的流动。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经济的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也就让全世界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广泛传播。特别是作为经济全球化主体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宣扬和传播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我国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交锋、融合,自己文明走出去的同时引进了外来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影响,西方国家通过书籍刊文、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渗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量传播到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困惑。

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教育优势、经济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扩张,大势宣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强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的钱本位思想。使大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侵蚀时淡忘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传统美德,干扰了他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新兴媒体的产生和广泛的应用

新兴媒体促进了新闻媒体传播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舆论倾向多元化”。智能手机通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大加速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传播。人们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产生文化的多元化、思想的多样性,也能使语言知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交流沟通。“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3】新兴媒体的应用使这种社会联系更加便利密切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冲击。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其他人的观点意见左右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文化多元观念的对立和融合,使事物的是非判断出现了灰色地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成了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难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也遭受到重大打击。

四、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存在的不足

中国高校中一直注重政治信仰教育,但是却始终存在着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和长效性不足的问题。高校中开设了多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由于课程本身单调枯燥、教师讲授方式单一刻板和实际效用不强,学生实际上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并没有用于生活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使马克思主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自身对于晦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难题。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对于政治信仰出现了迷失和困惑现象。

五、大学生自身发展不够成熟引起的阻碍

大学生群体属于青年阶段,尽管从年龄上来说是成年人,但在体力和智力,知识和技能以及感情方面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对人、事、物以及整个世界的认知上都还有偏差,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理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政治信仰上也是同样,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显示出苍白和无力,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价值评判标准,面对多种多样的文化冲击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树立的政治信仰并不是其最真实地选择,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偏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3]《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8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