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4-06-01

杜琳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资助 育人

当前,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政策配套日趋完善,千千万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了数额不等的各项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了应有的教育,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依托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育人工作必不可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来指导工作。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体现在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的根本保障,国家价值观的实现,依赖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它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为支撑,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为依托。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资助对象的申报、评选、公示、资助金的发放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程透明、规范地完成,这恰恰体现了民主、公正、平等、法制的力量,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契合的。因此,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度建设上,务必确保政策和制度的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学校层面应该召集相关负责人对校内资助政策进行民主决策,出台相关文件,让校内资助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规范具体的各个环节,让资助工作科学、规范地运行。

其次,工作流程上,在评选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各项助学金评选为例,学校学生处发布助学金评选细则、公布当年各院系名额分配后,各院系应通过班会、网络等方式将评选政策广泛宣传,让所有同学知晓,符合条件的同学即可申请。各院系通过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初审、学校评审等环节评选出获得助学金的同学。

再次,工作监管机制方面,评选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公示,让整个评选环节公开透明。在学院初审的环节结束后将初评名单通过网络或张贴在公告栏,面向全学院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学校评审后将公示名单扩大,名单在全校范围公示。如出现有举报或异议,及时调查处理,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目前,各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基本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给受资助的学生,杜绝了经办人经手现金或挪作他用的违法现象的发生。

从资助项目的启动到评审资金的最终发放,整个评审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展现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量。

二、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国家对资助工作非常重视,出台多项资助政策,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覆盖的学生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很多高校仅仅完成了资助金的发放,无暇顾及育人功能的发挥。高校应该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强化育人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开展工作。

(一)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将资助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发奋图强、立志报效祖国。帮助广大经济困难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才使个人有更好地发展机会,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应该进一步认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

(二)狠抓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重要准则,高校应该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以资助工作中助学金的评选为例,要求学生如实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真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这样评选才能让真正困难的同学得到合适的资助。除此之外,还应该把诚信教育延伸到高校日常教育中,比如诚信考试、诚信按期归还国家助学贷款、诚信写论文等。在教育中弘扬规则意识,强化诚信教育,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对考试作弊、违反校纪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分,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弄虚作假等行为在一定范围批评教育,视情况取消评优评奖、资助受助等资格。同时,可以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诚信主题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三)突出感恩励志教育

在开展资助工作中,借助各种活动和载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国家、感谢学校、感谢设奖单位及个人、感谢父母、老师、同学。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公告各类助学金评选的标准与条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关爱,同时,让学生对照标准积极争取。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设奖单位和个人为学生颁发助学金、做讲座,让学生在了解、体会和交流的环节中感受关爱与关怀,激发感恩之情,培养爱校意识。让学生在享受他人分享和奉献的同时,学会懂得回报与回馈社会。

(四)开展友善教育

高校可结合主题开展“珍爱生命、善待他人”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也应该多关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除了开展如上一些教育以外,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方位正能量引导。在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中,一些学生积极乐观、自立自强、成绩优异,一些学生存在学业困难或者人际交往困难,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常常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高校需要多管齐下开展工作,在保障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学业扶助、能力提升和心理援助,全方位帮助学生,同时注重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进一步丰富育人形式。

三、结语

资助工作肩负着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团结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助力,也是塑造经济困难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资助工作中必须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是社会主义国家辦大学的本质体现。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依托国家富强,体现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倡导公正、平等、法治的价值遵循,塑造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品格,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抓手。

高校在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重视育人功能的实现,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能完成学业,而且在政治上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受到资助的学生在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自己帮助的同时,不断体会充满正能量的感恩情怀,从而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之发奋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达到个人成长、学校育人和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这也是高校资助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传辉,张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与途径》,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年6月.

[2] 钟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3] 郝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4月.

[4] 薛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启示》,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5] 杜长冲,杨福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