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马涛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则承载着教育的重任。目前,由于现实存在的一些教育弊端和教育束缚,已经使得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走入了误区,这一现状急需改变。
关键词:教育 爱 责任心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教育界的优秀学者和教育家都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的论点,而西塞罗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设,而非适应现实”。克里希纳穆则认为:“教育的意义是培养人类的智慧,并以此来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发现那些是真实而正确的事物。虽然,他们对于教育的目的都有着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有一点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在教育中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人的成长与智慧,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工具。然而,在实际中,教育更多的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培训,是权威式样的被动接受教育,是对学生强制性的纪律要求,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 “做人”的点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否听老师的话,是否是个乖孩子成为了对其评价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里,教育的目的是知识的记忆,而学生则成为了教育的工具,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学习和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鞭策,对学生纪律的强制性要求,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心和对升学率的关注成为了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最大的“爱”。其实,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的关爱自己的学生,不是以这些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以及个人魅力;二是,教师是否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育的工具;三是,教师是否能做到根据学生的特长、个体差异和兴趣点来培养学生。[1]
笔者认为学生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教育的工具。相反,学校是教育学生实现这个目的的工具,而教师则是这个工具的载体。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使得教师在“教”的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在“育”的方面却先天不足。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思辨与批判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以及具有创造性、人道主义和责任心的个体。而想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就必须依靠教育工具的载体——教师。俗语说的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个人言行等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学生完善的人格、个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句话,教师通过教育塑造的是学生的灵魂,而没有灵魂的教育是无法称之为真正教育的。而要达到这一至高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一种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桥梁的媒介,而这个媒介便是——以责任心为基础的爱。[2]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之蕴涵
这个爱是对学生的爱,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爱,他不是外化的,而是一种内化的爱。“爱”是一种“给予”,是自我对于他人的一种无私的付出,并丝毫不期待任何等值的交换。正如裴斯泰洛齐所做的精辟论述:“如果要使情感与理想保持和谐,爱是所有其他感情均应从属的核心力量”。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之中,我们的教师能去用自己的爱心营造一种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和真情的氛围,那么,教育才能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障。然而,在真正的教育之中,但凡缺乏真正关爱之处,不论教师个人有着怎样的智慧或是品格,都无法真正使之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真正的教育既不能建立在对于学生的轻视和冷漠之上,也无法建立在对于学生的惩戒和处罚之上,它只能建立在对于学生的尊重、宽容、信任和关爱的基础之上。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共鸣,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无私的付出,让青少年学生在爱与欢乐的教育环境中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并健康的成长,是教育应该也必须要实现的
目的。[3~5]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之全局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的关心上,而是需要从学生的成长状况、思想发展、性格完善、身体健康以及学生自身的独立能力和创造性上等多方面去关爱他。在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学生整体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和人性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教师要想做到对于学生成长的全面关爱是非常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困难的巨大,才使得克服并战胜这一困难变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谈到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感。责任是一种应尽的义务和一种自己应做的分内之事,同时责任也是自己应该负有的一种担当。责任之中包含着很多,如工作之中有岗位责任,人性之中有养育责任,社会之中有社会责任,行业之中有职业责任等等。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而作为我们教育体制中的载体——教师,自然也有属于他们义不容辞的巨大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基础的知识,而且还要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性品格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教”与“育”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少了任何一个成分则不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职业所具有的神圣感使得教师的责任感在某种意义上变的尤为重要,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没有感悟到教师这一塑造“人类灵魂”职业的神圣感,那么,他(她)是无法真正具有对学生成长关爱的那颗金子般爱心的。也正因如此,才显得对于学生的爱的基础的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而不具有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应该用自身强烈的责任心来托起这个神圣的以爱为基础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法]克洛德·佛里伦·雷尔·觉醒之路[M].艾路克译.首尔:使者图书出版社,2010.
[2]郭志明、沈志冲.教师修养文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美]伊兰·K·麦克伊万.培养造就优秀教师——高效能教师的十大特征.周作宇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国忠.国外优秀教师最有效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