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主题为引领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塑造

时间:2024-06-01

潘永红

摘 要:塑造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文章从利用教材、依托语篇、注重语用、运用校本四个方面探讨了以主题为引领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塑造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文化修养。

关键词:主题引领;初中英语;文化品格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49-03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将英语学科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2]其中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3]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为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4]

语言承载着文化,二者融为一体。由于各国存在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有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英语。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文化意识的渗透,更缺乏文化品格的塑造,导致语言学习浅层化、语言运用僵硬化。为了切实有效提升初中学生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交流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有效地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塑造文化品格。本文将探究以主题为引领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塑造的策略。

二、以主题为引领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塑造的教学策略

单元主题是学习内容的灵魂。围绕主题的教学活动,能更加清晰有条理地将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同时为任务型语言活动的产出提供意境。[5]以主题为引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聚焦主题,理清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

《英语课标》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是理解文化内涵,形成文化认同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而文化品格的塑造是在形成文化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恰当的行为举止,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

(一)利用教材,围绕主题,渗透文化品格的培养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3 Lets celebrate!为例。本单元主要谈论中西方重要节日及风俗习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旨在弘扬民族文化。

首先,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教师在课前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了解其背景知识,加深对节日内涵的了解。其次,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播放Christmas,Thanksgiving,Halloween等相关节目视频,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听视觉感受,便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西方节日内涵。再次,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晰系统地了解中西节日文化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梳理节日信息,以便进一步渗透文化品格的培养。表格中可通过Date,Food,Activity,Meaning四个方面对比以下中西方节日,如the Spring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Christmas,Thanksgiving,Easter,Halloween等。

然后,教师可设计表达产出的任务型活动,如:小组合作设计制作节日贺卡;向外国笔友介绍My favorite festival;或者假设你是来自西方的友人,向中国笔友介绍西方国家的节日等。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型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节日文化内涵,逐渐形成认同感,同时增强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依托语篇,深化主题,强化文化品格的提升

王蔷指出“围绕主题,依托语篇,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结构化知识,了解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以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 Section C 为例。本节课语篇是155个词的说明文,主要围绕西方餐桌礼仪,介绍了西方正式晚宴上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使用餐巾、刀叉,如何吃食物、谈吐、敬酒等,语篇蕴含了西方的文化信息。教师设计Warming & Leading, Reading&Understanding, Thinking&Sharing, Comparing &Expressing四个环节。语篇的内容只是涉及了During dinner,为了引导学生拓展,教师以“Before dinner→During dinner→After dinner”为话题主线探讨了参加西方晚宴应该注意的礼仪,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Warming & Leading语篇导入环节,笔者通过播放西方晚宴视频,然后设置以下问题“如果我们受邀参加西餐的晚宴,要注意什么?”来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正式宴会的得体穿着和合適的礼物。引出Ladies need to wear a dress while gentlemen should wear a suit. As for the gift, we had better take some flowers, candies or a bottle of wine. 然后通过图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西餐餐具的词汇。

在Reading & Understanding环节,首先,指导学生运用略读策略快速浏览语篇,回答From what aspects are the manners introduced? 问题以便了解语篇框架结构。其次,让学生完成主旨大意题,引导学生查找段落主题句,通过逻辑思维得出第一段段意为:Its polite to follow western table manners. 指导学生关注语篇全局,不能片面概括,得出第二段段意为What are good western table manners? 然后,让学生通过寻读,获取语篇有关信息,进行正误判断。

在Thinking & Sharing环节,引导学生细读语篇,判断语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western table manners。教师给出7个选项:①Where to sit? ②How to use tableware? ③What to dress? ④How to eat? ⑤How to speak?⑥How to drink? ⑦What to take with you? 要求学生选择正确选项,并参与小组交流,提供支撑性语句证明。然后,小组合作表演,模仿西方餐桌礼仪。

在Comparing &Expressing环节,先通过设置以下问题What should we do after dinner? 进一步拓展,引出We should make a call or send a thank-you card to the host or hostess. 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西方餐桌礼仪的整个过程。接着,通过图文结合连线,继续加强餐桌礼仪的渗透。然后,引入一段中國餐桌礼仪的视频,小组讨论对比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帮助学生重构文本,并为迁移环节的输出做铺垫。最后,设计以下写作任务:假如你的笔友Jim 要来中国游玩,请根据视频及思维导图向他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四个层层递进的任务型语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整体性、结构性、细节性、思维性等方面领悟语篇,在语言情境中了解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领会到不同文化对不同国家餐桌礼仪的影响,让学生理解要入乡随俗,学会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注重语用,设计活动,促进文化品格的内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主题承载着文化,要引导学生在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6]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用功能,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型语言活动,不断渗透文化意识,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包容异国文化的能力。[7]

以仁爱版九年级Unit 3 Topic 2为例,本单元课题是Some thing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本单元从肢体语言、问候方式、动物含义、英语发展等方面谈论了“不同国度文化差异”的话题。本单元主要介入了新课标24个话题中“人际交往”的话题。新课标中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的五级标准要求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和人际交往习俗;要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笔者运用周大明老师USE教学模式,即Understanding Sharing Expressing,以主题为核心,以语篇为载体,以运用为宗旨,以文化品格的塑造为目的设计本节复习课。同时笔者设计了两条情境主线,以“去美国当交换生”为明线,以“心情变化”为暗线。

在Leading环节,通过谈论陈榕同学要去美国的心情,从happy,excited 到worried, nervous,afraid,引出他所担心的“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然后笔者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询问学生如何才能帮助陈榕同学使他开心起来,从而引出向外国笔友求助的情境。设置第一个任务“ 假如你的好友陈榕暑假将要去美国当交换生, 请给你美国的笔友Peter发份邮件告知此事及陈榕的担心”。

在Understanding环节,笔者围绕主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美国笔友Peter回的e-mail”,进行 “Different cultur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的语篇输入,文中从language,greeting,eating and visiting四个方面谈论了美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为之后的写作任务做了框架和内容上的铺垫。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任务。

Task 1 Skim for main ideas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Q1:What help does Peter give in the e-mail? How do you know?

Q2:How many kinds of advice are mentioned in the e-mail? What are they? How do you know?

Task 2 Scan for detail information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1. The underlined word " ferocious "  in the e-mail means"_____".

A. 严肃的 B.丑陋的C. 神秘的 D.凶猛的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good manners in the USA EXCEPT ______?

A. saying“every dog has its day” to others

B. eating noisily at a dinner party

C. shaking hands when greeting each other

D. sending others flowers as a present

3. The sentence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means that ______ .

A.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Romans

B. we should behave as the Romans do

C. we should obey its customs when entering a country

D. we should try to be Romans

Task 3 Exploring questions

Q1:Why does Peter give the advice?

Q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在Sharing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依托语篇进行小组合作,小组间相互分享,集思广益,师生共同完善以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首先以different cultures为中心,发散为language,greeting,eating,present,visiting, dressing六个方面,language再发散为body language, expressions 等;greeting发散为shake hands,wave;eating发散为tableware,如knife,fork以及quietly;present发散为wine,flowers,chocolate;visiting發散为small present,on time;dressing发散为suit,dress,properly。然后引出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引发讨论。接着针对以上问题,引出Advice about how to behave politely,围绕主题引发思维碰撞,强化了文化意识。思维导图是隐性思维的显性工具,[8]这不仅梳理了知识链,而且拓展了思维,还为之后的写作表达搭建了语言支架。

在Expressing环节,笔者设计了以下迁移产出任务:陈榕即将赴美当交换生,请写一篇90词左右的短文,给他提些关于中美文化差异方面的建议, 以便减轻他的焦虑,使他能在美国与人相处时表现得体。然后小组分享,再抽选几组代表汇报。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提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class? 引出以下Tips: ①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②Know more different customs,and youll behave more politely.

设计意图:围绕主题,情境设置,头尾呼应,注重语用,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通过发散思维,引出language, greeting, eating,visiting,present,dressing等方面差异的具体表现,建构思维导图,从“中外文化差异的现象”引出“交流存在的问题”,再导入“如何表现得体”的建议,环环相扣,在贯穿始终的语言情境中学以致用,内化后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输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认同感,[9]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运用校本,拓展阅读,增进文化品格的养成

校本课是英语学习的有益辅助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校本活动课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感受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增强文化包容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增进文化品格的养成。

1.以主题为引领,运用文化差异校本教材

教研组可根据话题编撰阅读校本教材,归类如下:①礼仪篇,包括餐桌、服装、问候、送礼、做客等中外礼仪差异。比如:问候礼方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一般崇尚握手礼,但记住得伸右手,否则是不礼貌的,当然熟人间更多的是点头礼。而欧洲国家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特别是英法两国最盛行的是吻手礼。②动物篇,如dragon,owl, peacock,magpie等,主要谈论中西方看待动物的差异。比如:在中国文化中, “dragon”是至高无上的象征,意味着“strong and magical creatures”;在西方文化中他意味着“dangerous animals”。与动物有关的谚语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莫惹是非,the black sheep亡羊补牢,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害群之马,let sleeping dogs lie本末倒置。③数字篇,如中西方吉利和不吉利数字的差异和由来。比如:在西方国家,13是不吉利的数字。在德国是不能送13支花给别人的。而在波兰和俄国,送花只能送奇数,不能送偶数,送偶数花是不吉利的。④手势篇,中西方在肢体语言,特别是手势语方面的差异等。比如:我们“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而在保加利亚意思却完全相反;在美国OK手势表示“满意”,但在巴西却被认为“粗鲁无礼”。

在校本教材语篇后设计主旨大意类、细节信息类、猜词悟义类、推理判断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2.通过校本活动课,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内涵

教师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文化礼仪方面的情景表演,如见面问候礼仪、宴会就餐礼仪、做客送礼礼仪等。教师还可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can we learn from...? 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发表观点。比如,从中美对freedom 观念的差异谈“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疯狂蔓延美国”;辩论“关于中西方培养学生的观念、措施及效果差异”等话题。

三、结语

英语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不能只是停留在中外文化对比、文化意识的渗透上,要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塑造从“走形式”转向“走心”,[10]以便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自身应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达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理解,内化于心,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行为修养,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3]王 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4]高洪德.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1):6-9.

[5]卞金华.单元话题拓展建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8):7-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周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RISE教学模式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0):17-22.

[8]刘建军,曾凡莉.一节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中英语写作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4):57-63.

[9]李新华.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文本解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9(10):66-69.

[10]王 蓓.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5):7-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