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与教学思考

时间:2024-06-01

丁甜甜

生物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选择探究性问题,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指导探究方法.

一、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兴趣,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观察更细致、理解更深刻,还会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乐学”、“我会学”的方向转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于生物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思考:情感和能力如何通过设置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可领会知识的规律,获取成功或失败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积极参与中释放出的理性光芒和创造灵气,逐渐推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例如,(1)创设问题的背景:如在《伴性遗传》一节教学时,若直接学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显得太平淡,在学习时可引入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为学习色盲的遗传创设情境,驱动了学生探究原因的动力.(2)创设问题的回答的角度: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生态农业系统时,可以设计话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态农业”,“从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等不同角度,就会调动学生原来储备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种间关系”、“减轻环境污染”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最后总结出设计生态农业系统的具体措施.(3)创设问题的梯度: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较难理解的问题,创设多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组的组长发表本组的观点,形成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这样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的知识体验,学生的记忆才更深刻.

2.问题设计应体现探究方法

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围绕探究主题去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体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温故旧知识,利用旧知识探索出新知识.例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从生活中的问题:家庭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引导提出探究的有关课题: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发表看法,并提出假设,说出提出相应假设的理由,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如何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为避免学生实验设计的盲目性,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为学生搭建平台顺利完成实验设计;①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应设置几个实验组?② 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③ 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④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实验用具拟定方法步骤,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解,对较典型方案进行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漏洞等.

通过这种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分析、推理、完善实验方案,在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自身不能总结出结论时,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学生点拨、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3.问题应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探究问题应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忌为了探究流于形式,而不能实现预期效果;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所包含的事件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是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设置的问题能使学生获得不同水平层次的解答,在问题的推动下,能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更为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豆腐乳制作时,为了能使学生成功制作豆腐乳,课前布置探究问题:若改变供氧、温度和豆腐中含水量这些培养条件,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哪些影响?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培养条件,可能对豆腐乳发酵产生哪些影响的假设,根据分工各组成员按所选课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共同实施方案,在整个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多数学生都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当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现象时,学生也能及时反思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课堂上,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并简述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通过该探究活动,学生真正理解了豆腐乳发酵所需的条件及各种条件对毛霉生长的影响.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教学对象良莠不齐,教学中常常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不消化”的现象,这就是教学中的一刀切,没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造成的;另外,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但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次发言往往只有几个人,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被边缘化,游离在课堂之外而无所事事,所以在创设问题时,要把问题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豆腐乳制作的实验中,将做好的豆腐乳放在培养皿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豆腐乳的色、香、味,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疑问,观察时,有的学生用牙签挑破豆腐乳观察和闻味,有的学生看豆腐乳的颜色,有的学生品尝了不同豆腐乳的口味,观察后,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何有的豆腐乳是红色的?为何豆腐乳外有一层皮?为何豆腐乳比原来松散了?为何有的豆腐乳闻着臭,有的闻着香?由于这类问题的生活化,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先请其他同学尝试解释,这为尖子生开辟了思维的通道,只有学生都不能回答时,教师再进行解释.采取这种方式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endprint

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与分析

1.应将探究性学习思想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应注重探究思想的渗透,而不能只注重探究的形式,更不能要求在一个探究活动实现所有的目标,日常教学中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可大可小,探究的形式可以是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也可以是对一个“意外”实验现象的探讨,或者是对一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如本文中探究培养条件对豆腐乳发酵的影响,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制作好的豆腐乳,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讨,像这种以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究,因为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不要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一定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将探究性学习思想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2.探究性学习仍要以教师为主导

探究性学习决不是一味追求学生自主活动的“热闹”场面,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方向和要求;在对选定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监控,对偏离探究主题的活动,要及时给予纠正;探究结束后,教师要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否则会导致“牧羊式”课堂的出现,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而且还会养成思维方向性差,偏离教学目标,没有深度的坏习惯.如让学生观察成熟的豆腐乳提问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何有的豆腐乳块大有的块小?像这种简单的问题就没有探究的价值.

在探究某一问题时,由于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出现课堂上少数表达能力强、积极活跃的学生抢占多数发言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想法没有机会表达.为避免探究活动造成的这种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导演”的角色,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全面暴露学生的各种想法,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

3.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老师从未思考过的,为了当好学生的“导师”,教师应提前整理与探究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地把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无助或盲动的困境.例如,为了上好豆腐乳的制作这节课,笔者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如豆腐乳中红方、青方和白方的区别,其中红方中添加的红曲的来源和作用,学生听后非常感兴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在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选择和实施中,才能始终充满魅力,永褒青春.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如豆腐乳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对豆腐乳制作的条件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豆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均采用讲述法来学习.若每个内容都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课时就会明显不足,教学效率也会下降,因此不能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设问的技巧,充分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促使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