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吃准吃透?取舍有度

时间:2024-06-01

摘 要:如何确定阅读教学重点目标,是所有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下功夫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技能。文章拟在四个“吃准、吃透”(吃准、吃透学段目标;吃准、吃透教材内容;吃准、吃透课文特点;吃准、吃透学生实际)基本原则下,分年段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取舍和整合,为阅读教学重点目标的精准确立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点目标;学段目标;教学内容;语文能力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07-05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确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目标,这是当前青年教师亟待提升的技能。他们有的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有的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导致阅读教学偏离方向、本末倒置。因此,指导青年教师精准定位课文的教学重点目标就成为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

一、吃准吃透

精准定位教学重点目标,先要掌握阅读教学目标的两个特性: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隐性的。小学数学、科学等课程,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都非常明确,不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找。而语文教材则以课文的形式呈现,课文并没有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在哪里。因此,不少教师把理解课文内容当作教学主目标,致使培养语文能力目标落空。第二,阅读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隐藏着无数的教学目标。如《棉花姑娘》,可以用来教学识字写字、默读、朗读、词句、写话、口语交际……如果什么都教,貌似面面俱到,其实面面不到。因此,必须对多元化目标删繁就简,选定一两个作为重点目标。怎么选?这是一门学问。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正确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呢?

1.吃准、吃透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指南针。教课文,必须以《课标》为依据,教师尤其要重点学习《课标》中指定的年段目标。年段目标分低、中、高三段,各年段都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是语文教师执教课文的基本依据。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没有人手一本《课标》,更没有养成先学习年段目标再去定课时目标的习惯。究其原因,一是相关部门很少组织青年教师系统细致地学习《课标》。有的学校虽然统一发放了《课标》,但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花心思去学习和铭记,致使实际教学时,心中无标尺、无方向。二是平常的听课评课活动,我们较少用学段目标去指导、评价教师的课。我们虽有标尺但未常用,而是用观摩课的潜标准诸如“出彩”“煽情”去导课、评课,从而导致平时教学目标严重偏离标尺。

我们一线教师第一功课是要花大力气系统学习、掌握《课标》及学段目标。教课文,一定要熟悉学段目标,并以此为指南来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才会“既有树木,又有森林”。一线教师需要这种高屋建瓴的功力。对一本教材进行教学前,先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进行整体设计。比如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共有9条: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初步学会默读,读后提出问题;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感情的能力;第⑤⑥条要求会复述,感受形象和语言;第⑦条是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第⑧条关于积累;第⑨条关于课外阅读。此外,中段的识字写字和作文教学的目标,也与阅读教学直接关联。我们要学会把课标指定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到一本教材的每篇课文中去,结合课文特点,每课确定一两个重点目标。有的课文可侧重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有的可侧重培养朗读能力,有的可侧重培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能力,有的可侧重培养某种习作技巧、学会迁移的能力……这样整体着眼,每课安排一两个能力训练点,把学生的语文能力目标化整为零,真正落实到每篇课文、每次课堂。

2.吃准、吃透教材内容

不论哪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课标》为依据编写的,尤以年段目标为编写准绳。每种版本教材风格各异,每个单元主题不一。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我们才能正确定位每次教学的重点目标。

例如,人教版高段教材,每组教材都有单元学习提示。提示一般分两个部分:一是概述本组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特色,二是提出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这些教学要求,恰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有如下提示:“阅读本组课文,能把握主要内容,还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若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从这个提示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重点目标:①试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②学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最好能结合运用);③边读边想,学会讨论。以上三个重点目标,可恰当地分配到本组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去。如教《丝绸之路》,可側重于目标①③;教《草原》,可重点培养学生①②目标能力;教《白杨》,可侧重于目标②;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侧重于目标③。

3.吃准、吃透课文特点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目标,既要关注学段目标,关注教材编写意图,更要关注课文特点。先弄懂课文本身的特点,重点目标的确定才有方向。比如《白杨》一课,文中有不少句意含蓄的句子,以物喻人。这是课文的特点所在,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更是本组课文教学重点所在。重点、特点、难点三者合一,那么,“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以物喻人的写法”,就成了《白杨》的重点教学目标。

紧扣课文特点,拟定教学重点目标,要求教师先吃透教材,牢牢把握课文的特点,自己对课文特点有独特的体验才能定教学目标。

4.吃准、吃透学生实际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必须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也是确定教学重点目标的因素之一。找准学生的起点很关键。起点没找准,拔高了,学生则听不懂;降低了,学生则觉得无趣。哪怕是同一个班的不同学生,要求也应分层。能力弱的学生,做好保底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有“跳起摘桃”的机会。

以上“四个吃准”是一个整体。只有着眼整体,兼顾其他因素,才能精准定位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取舍有度

“这节课教什么好呢?”唯语文教师,每课在纠结。

课文之所以难教,主因是难以取舍。一篇课文,包含的教学内容将会在十几个点以上。从知识的视角来说,有字、词、句、篇、点、语、修、逻、文、书;从能力的视角来说,有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查字典、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阅读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等多种能力;若从方法的角度、习惯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内容理解的角度,还可列出一大堆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似乎每个部分都有研究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做出错误选择:一节课多则选七八项教学内容,少则选四五项教学内容。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效果“少慢差”。

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删繁就简,“多则惑,少则得”“大道至简”,这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中国的文言文,少则几十字一篇,多则三五百字一篇,几千字的长文很少见。国画也是这样,寥寥数笔,形神兼备。国粹京剧,即使一把椅子、一根马鞭,演来也妙趣横生。简洁,是一种朴素而高雅的美。简洁,比繁杂更有力、更有效。

当今的智者,更应提倡简洁和实用。今有二八定律之说: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总量的小部分,约20%,剩余80%尽管是多数,不起决定因素。此定律告诉我们:要集中精力攻克关键因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必要的放弃”,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智慧,对于我们确定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同样是难得的法宝。

语文教师实操时面对一篇课文,只有两节课,甚至一节课,该如何取舍?

确定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思考“什么需要教”;这是常规思路、顺向思路;二是“什么不需要教”,这是非常规思路,也是逆向思路。

关于确定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有个有趣的法则,叫“三不教”:学生已懂的、已知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暂时),不教。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补充一条:此内容若放到别的课文中教也许效果更好的,不教。有了这“四不教”,一篇课文需要教的内容就不多了,阅读教学将变得“少而精”。下面我将分年段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作一番探究。

1.低段,凸显字词教学和朗读,其他,可少教或不教

如《棉花姑娘》一课,可选的内容有如下项目:①学认6个字,学会7个字;②掌握“盼望”等8个词语;③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④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⑤理解课文内容;⑥体会感叹句子表达的感情;⑦了解童话对话多、有三次反复等特点;⑧懂得燕子等是益鳥,蚜虫是害虫;⑨教授自主识字的方法;⑩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若把整个10项作为此文的教学内容,两节课教下来,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有5项。低段一节课最多40分钟,要完成五项重要目标,根本无法把任何一项目标训练落到实处。怎么办?得进行缜密思考和慎重选择:①②③项是有关识字写字、词语、朗读等内容,是低段的教学重点,应牢抓不放,丢不得;④⑤两项是理解课文内容,不难,学生读两遍就能懂,不教;⑥项的感叹句训练,在文中并不突出,应放到别的课文中去训练,不教。⑦项内容太深,学生只要感知,教师不必讲授童话创作方法,不教;⑧项关于害虫、益虫的知识,幼儿园就已懂得,不教;⑨项教自主识字方法,可融入①项进行。⑩项培养科学精神,应以渗透为主,不必单独设项。这样经过筛选、整合,教学内容只剩下①②③项,其中②项学词语可与①③项合并进行。真正需要教的是①与③,即“识字”和“朗读”。用两课时来教,每课时凸显一个重点,“重锤猛打”比“蜻蜓点水”,让学生受益效率高很多。

2.高段,领悟表达方法,落实读写结合,其他可少教或不教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且很烦老师的“炒剩饭”式教学。教师切记,凡是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决不越俎代庖;学生已知已学的,决不重复讲解;教学重点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

如我在执教《相将和》时,重点目标设计为两项:

一是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二是根据人物个性,补写“负荆请罪”场景人物对话。其他如生字、词语,朗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都进行了略化。高段的学生早已养成预习习惯,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他们课前所做的功课,已解决了大部分课后习题。但他们对课文特色的把握、人物特点的塑造方法不一定懂,此处特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同时,这既是单元训练重点,又是高段能力目标的要求之一。这样确定目标,保证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教高年级的课文,切忌四面出击,要懂得“舍”与“得”的关系。敢于大胆地“舍”,才会有效地“得”。教《林黛玉进贾府》,重在悟人物语言的刻画,其他可不教;教《一面》,重在悟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其他可不教;每篇课文,抓住它最有特色的地方,进行细嚼慢咽。教《一夜的工作》,重在悟“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其他可不教;教《临死前的严监生》,重在悟严监生动作的刻画,其他可不教;教《草原》,重在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其他可不教……

3.中段,介于低段和高段之间,可因课而异确定教学内容

中段的课文,有的可侧重“理解语言”,有的可侧重“运用语言”。字、词、句难点较多的课文,可侧重“理解语言”;字、词、句无难点的,可侧重“运用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例如,教《渔夫的故事》,可设重点目标两个:①理清文章脉络,会抓住重点简要复述故事;②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为何确定这样的重点目标?因为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长文:魔鬼为什么要恩将仇报,渔夫为什么一天只撒三次网,他后来命运如何……学生感兴趣的点很多,教师要教的东西很多。只有一节课怎么办?必须针对课文特点把年段目标吃透:中段,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抓住要点复述课文。这篇课文,特别适合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这两个目标的设计,都是紧扣年段目标和课文特色而定的。因为一课时的略读课文,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要点而训练到位。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其实涉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热爱并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在这样一个指挥棒下运行。人文精神固然重要,它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相比,不分伯仲,也必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离工具性谈人文性,则是无源之水,舍本求末;丢弃人文性,猛锤工具性,则文未载道,没有灵魂。工具性好比人的强健体魄,人文性好比人高尚的灵魂,缺一,都不是健全之人。同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缺一,都不是一堂好课。工具性少了,课不务实;人文性缺位,课无内核。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浸染不应是直来直去地贴标签,而要感悟、体会、内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过早、过深地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层人文思想,无异于“对牛弹琴”“揠苗助长”。

附课例:

32*  渔夫的故事(人教版第八册)

执教人:湖南师大附小 赵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八个二类字,读准文中的多音字。

2.默读课文,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

过程与方法

读中悟,读后议,探究人物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

重点和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会抓住重点简要复述故事。

2.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读法、读写结合法。

学法:默读、朗读、讨论、批注、  合作、评议、竞赛。

教学准备:投影仪、相关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读过《一千零一夜》的同学请举手。它还有个名字,叫《天方夜谭》。它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264个小故事。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渔夫的故事(板书)

1.齐读课题,读准“事”的轻声: shi。

2.从课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二、默读课文

(一)第一次默读,抓住主要内容。

1.要求:这确实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

3.检测反馈。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渔夫无意间救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执意要杀渔夫,渔夫运用智慧,巧施妙计,把魔鬼重新封锁在胆瓶里,并扔回大海。

4.教师板书:

5.请同学们在三个标号处各填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力求最恰当)

比较:哪个词用得最准确?

(答案: ① 救;②杀; ③锁)

(二)再次默读课文,渔夫和魔鬼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力争给他们一个恰当的评价。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上台写板书。

3.请学生说说这样评价的理由。

4.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评价。

师:通过潜心默读,我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还分析了人物的品质特征。是不是对课文的学习可以画句号了呢?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干什么?

三、朗读课文

1.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记生字、佳词。本课多音字较多,注意读准。

2.检测如下词语(加点字为多音字):

规矩 锡纸 铁叉 撬开

恩将仇报 金币 倒霉 起誓

故事 笑逐颜开 弥漫 堡垒

啰唆 妖气 捞着    撒网

塞满   作对   倒出来 当心    桅杆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3.美读课文

(1) 课文太长,时间不允许我们按顺序读,我们就抓特色进行练读。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对话很精彩!)

好,我们就来练读对话,要读好对话可不容易,你有哪些建议要送给大家呢?

(2) 两个一组,进行练读。

(3) 检测:

请一个学习小组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一下进行评议:你认为谁读得更好?为什么?在他读得最好的那句话下用“”标记,在你认为朗读还需要改进的句子下画“——”。

(4)在评议中相互挑战,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5)男、女生分角色读文中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读得真好,把渔夫喜悦→害怕→愤怒→镇定→果断的情绪变化完全释放出来。

诗以表情,文以载道。好的故事不仅有精彩的情节、生动的细节,还会有深刻的哲理。哲理是文章的灵魂,请同学们翻到155页,看着这幅图,魔鬼是如此凶恶而强大,渔夫却如此善良而弱小,到底是什么让渔夫战胜了魔鬼呢?把你的感悟凝成一句精练的话,写在图中的空白处。

2.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自己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把《渔夫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力求准确、生动。请父母给予意见。

2.认真阅读《一千零一夜》,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参加下周四举行的故事会。

六、板书

18  将相和(人教版第十册)

执教人:湖南师大附小 赵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3.根据人物个性,补写人物对话。

(还原“负荆请罪”场景,补写人物对话,使之符合人物身份和个性。)

教学重难点:

品读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准备:

学生把课文读得滚熟,在预习单的帮助下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学生上网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课文历史背景

话说东周末期,中国经历春秋大乱,进入战国时期。战国,顾名思义,战火连天,诸侯纷争。当时,“战国七雄”横空出世,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

其中,秦国最强盛,齐国最富裕。而赵国夹在这两个大国之间。

赵国将如何生存?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300多年前那英雄云集、惊心动魄的战国时代。读题入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测如下词语的读音:

允诺 胆怯 鼓瑟 击缶 拒绝

上卿 召集 诸位 蔺相如

廉颇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2.给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1)~(10)  完璧归赵

(11)~(14) 渑池会见

(15)~(18) 负荆请罪

3.在小标题的帮助下,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秦王写信给赵王,想用十五座城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会见时,蔺相如以死相逼,让秦王击缶,挽回了赵王的面子,因此,被封为上卿。这引起廉颇将军不满,他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赢得廉将军的敬重。于是廉将军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冰释前嫌,从此,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三、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个故事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中塑造了众多人物,无论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个性鮮明,跃然纸上。从题目可以得知,主人公是:(板书)蔺相如、廉颇。

(一)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给两位主人公公正的评价。注意,用上四字词语;每人至少有两个评价。写在课题旁边。(写完上黑板板书)

2.检查学生黑板上的评价词语,并进行订正。

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这得益于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如果要你们从这些词语中,各选择两个词语,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是什么?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吗?让我们披文入情,一探究竟。

(二)细细品读人物语言,真切感受人物个性

说到刻画人物,常用的有人物语言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神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这篇课文,用得最多的是人物语言描写。

1.快速跳读课文,请把廉颇说的话用“”画记,蔺相如说的话用“

”画记。

2.选择一两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句子,设身处地地多读几遍,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个性,让听者如临其境。

3.学生画记。

4.学生练读。

5.教师检测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个性。

6.介绍《史记》。

这篇课文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呕心力作《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改写版。鲁迅说:“《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老师在原著中找到两处人物语言描写,让我们来体会原著中人物语言描写之精妙传神。出示相关句子。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若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学生齐读廉颇的话,老师读蔺相如的话。

从这两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文相与武将,性格截然不同。为什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司马迁在刻画他们的语言时,充分尊重人物身份、人物个性,堪称神来之笔。

四、练笔

1.要求:关于“负荆请罪”,作者惜墨如金,没有把请罪的过程写详细。现在,请同学们穿越时空,回到战国的蔺府。廉将军贵为上卿,脱去战袍,袒胸露背,背上荆条,十分诚恳地来到相府请罪。廉将军当时说了什么?蔺相是如何回话的?让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还原当时请罪的历史场景。

2.学生练笔。

3.反馈及点评。

总结:将相和,赵国安。将相和,平天下。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我们常说,和睦、和谐、和平、和而不同,和天下。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和文化。(再读课题)赵国与秦国到底如何发展?可去《史记》中探秘。

五、学生课前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孩子们,好习惯成就好人生。预习,能帮助我们课堂吸收。请你们认真完成如下练习:(你能得几颗星?请自评。每项都做到位,就把五颗星全部涂上颜色。☆☆☆☆☆)

1.把课文大声地朗读六遍,做到字正腔圆。

2.把下列词语大声地读两遍,注意把带点的字读准确。

允诺 胆怯 鼓瑟 击缶 拒绝

上卿 召集 诸位 廉颇

蔺相如 完璧歸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3.试着给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老师给了段落,你能用四字词语做标题吗?)

(1)~(10)

(11)~(14)

(15)~(18)

4.在小标题的帮助下,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简洁、准确)

5.想一想,廉颇、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用四字词语给他们评价)

六、课堂练笔:根据人物个性,补写人物语言

负荆请罪

廉颇非常羞愧。他脱去功绩赫赫的战袍,袒胸露背,背上荆条,来到蔺府,郑重请罪。他单腿跪下,拱手说道:

。”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将军快快请起。让我们冰释前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吧!”

七、板书

参考文献:

[1]王全寿.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4):131-132.

[2]陈天琦.小学中段的生成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刘明功.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王雨青.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5]李培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与科学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98-200.

[6]杨增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3):29-31.

[7]赵慧君.阅读教学目标达成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任欢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意目标达成问题及对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9]姚宇昕.记叙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10]王小明.试论阅读教学目标[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