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贺佑彬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男子突出之处是刚强,女子珍贵之处是温柔。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中性化日渐明显,本文就青少年中性化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调适方法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中性化;心理探究
“中性化”的概念,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它指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具有性别不典型的特点。贝姆设计了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度量表》。用此量表测试,把人的性度分为四种:双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以及中性化(不典型)人格。近年来,青少年中性化日渐明显,“超女快男”时代的到来更是对其推波助澜,传统审美观正面临冲击和考验。
一、青少年中性化的具体表现
(1)穿着打扮中性化。青少年中男生喜欢着彩装、中裤等;女生爱好穿男式衬衣,系领带,迷恋男装。男生留长发,女生剪短发,一眼看去很难分辨是男是女。
(2)男女爱好中性化。男女业余活动基本一致,兴趣爱好趋于统一。球类活动男女钟爱,不论是篮球、排球,还是羽毛球、乒乓球等;骑自行车以折叠式或赛车为主,女生对女式自行车都没有什么兴趣;喜欢滑冰、滑板等刺激的运动;传统的女生活动,如跳皮筋、踢毽子,似乎趋于淡忘,参与者甚少。
(3)声音、性格中性化。传统观念中,男性应有阳刚之美,女性应具柔弱之态。而现今社会,女性性格直爽、开朗者大有人在,男性性格柔弱、缺少阳刚之气者多之又多。男生轻言细语、嗲声嗲气、娘娘腔,女生快言快语、嗓音洪亮。
(4)动作举止中性化。男生举止文静,动作扭扭捏捏,女生大大咧咧,粗犷泼辣,到处奔跑嬉戏。过去,男女学生有鸿沟,读书写字划界线,平常互不联络、互不相通。现今,男女学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有说有笑,谈笑风生。
二、青少年中性化的成因
(1)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是青少年中性化的前提条件。过去,家庭经济拮据,家家户户都在为生计而奔波。青少年学习之余,做家务劳动也是必要的,男孩女孩的劳动也有明确的分工。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了,很少需要青少年为家庭经济奔波忙碌了,大多数家庭的家务活基本上由大人包揽了,男生女生在家里主要就是学习、娱乐,因此为青少年中性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2)独生子女地位是青少年中性化的核心因素。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父母娇生惯养,爷爷奶奶言听计从。大多数家长仍然会对膝下儿女环绕求渴,碍于国策难以如愿,因而潜意识会对儿女倾注双重情感,也许会希望男娃会点舞乐,女娃来点刚烈。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长辈把女生也当作男孩看待,穿着打扮男孩化,兴趣、性格男孩化。而男生依赖心理重,没有独立能力,性格柔弱,多愁善感。孩子的性别差异日趋模糊,独生子女地位是核心因素。
(3)历史人物对青少年中性化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负面影响。其实,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这种性别错位现象古已有之。花木兰女扮男装从军,她不失女孩的“美丽”,也是一个人们心目中可敬的大英雄。在古代,人们对这些“巾帼英雄”“女中豪杰”极尽赞美之能事,中国最有名的要数武则天和穆桂英。貌若美玉的贾宝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却正是大观园中最好的男人。那种看上去具有阴柔美的男子,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有宋玉、潘安等人,他们就是几千年前的“花样美男”。这些历史人物对青少年中性化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负面影响。
(4)媒体宣传对青少年中性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5年的“超女”冠军李宇春,凭其超酷的外形使得中性美的概念席卷全球,同时也使自己成了万众瞩目的时代焦点。2006年的“超女”冠军尚雯婕,仍是走着硬朗帅气的路线。与此同时,“好男儿”师洋摆动着细腰,竟在PK台上无往不胜。歌声“不男不女”的周杰伦大受青少年青睐。当代青少年把他们当成了青春偶像,学他们的装扮,学他们的言行举止……学他们的中性化。
(5)各种游戏的设置及动漫节目对青少年中性化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当游戏设计无法“男女有别”的时候,中性化也许进化得更快。现今的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基本上没有男女之分。球类、棋类男女基本一致,滑冰、滑板不分男女。各种动漫节目男生喜欢,女生同样看得有滋有味。
三、青少年中性化的调适
有专家认为,性别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应作为一门课程搬上课堂。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增加社会生存的砝码,一些女孩子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一些男孩则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反而养成了文弱、多愁善感、“娘娘腔”等习气。家长不要认为生出来是男孩,以后就一定会从生理、心理上成为一个男孩,孩子需要更多的社会角色教育。那么,青少年中性化如何进行调适呢?
(1)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有些家庭在生儿育女上往往事与愿违,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家长对生儿子梦寐以求,可事实上生了女儿,但他们心理上总把女儿当作男孩,主要表现在穿着打扮上,还有的在称呼上把女儿叫作“儿子”。也有少数想生女孩却生了男儿,于是他们在心理上把儿子当作女孩进行教育。因此,要对青少年中性化进行调适,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作出与孩子性别相适宜的举措,从生理和心理上正确引导孩子,防止孩子在成长中的“性格错位”。
(2)根据性别让孩子参加适当的活动。尽管是独生子女,虽然学习重要,但还是要教育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女孩在家洗碗扫地等,男孩提煤扛物等,让他们形成相应的性格习惯。
(3)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历史人物与网络名人。家长、教师要多与青少年谈心,谈历史人物,谈网络名人;学校可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辩论会、演讲赛、黑板报,宣传历史人物,介绍网络名人。让青少年有选择性地学习,有相应性地仿效。
(4)引导孩子参加游戏活动要具有性别特色。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打枪、滑冰、滑板等游戏以男孩为主,女孩为辅;细致性的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
(5)进行心理辅导。针对个别中性化严重的青少年,有必要带他们看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中性化”也不一定是坏事,但“中性化”一定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势。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生理和心理上正确引导孩子,防止孩子在成长中的“性格错位”。
参考文献:
[1] 王志全.从贾宝玉到李宇春——青少年中性化现象调查[J].中学生,2007(7).
[2] 逢伟.青少年中性化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3] 华桦.论性别角色中性化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
(作者单位: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