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餐桌礼仪教育不容忽视

时间:2024-06-01

罗志慧

摘 要:餐桌礼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礼仪,因此不可忽视。餐桌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第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第二,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第三,当前我国幼儿餐桌礼仪教育比较缺失;第四,不学礼,无以立。

关键词:幼儿;礼仪;餐桌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礼记》中记载:“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即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吃饭时的礼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教养。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不但形成了丰富的营养食谱,还形成了优雅的餐桌礼仪。

所谓餐桌礼仪就是指人们在就餐时应该遵守的基本的行为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①饭前要洗手;②就餐姿式端正;③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④吃饭时不乱跑,不直接用手抓食物;⑤咳嗽、打喷嚏朝向无人的一边;⑥自己不愿吃的菜不能放在别人的碗里,喜欢的食物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能占为己有;⑦不挑食,不剩饭;⑧饭后要用纸巾擦嘴、洗手漱口。

对幼儿进行餐桌礼仪教育,不是在吃饭时间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或训斥,而是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就餐习惯的熏陶。有教育专家也强调,家长在餐桌上的言行,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

餐桌礼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礼仪,因此不可忽视。餐桌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

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无形的“餐桌礼仪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环保教育;日本许多家庭的餐桌犹如课堂,他们称之为“食育”。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而“吃”是人的本能,人来到世界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礼仪是从“吃”开始的,也就是说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然而我们不少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注重这一时期餐桌礼仪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三、当前我国幼儿餐桌礼仪教育比较缺失

有人在“小班幼儿就餐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中,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的方式,对小班幼儿就餐礼仪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对就餐礼仪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就餐礼仪认知与就餐礼仪行为相脱节。就餐礼仪水平好的占调查数的5.5%;中等水平的占70%;差的占24.5%。在设计的情景中,随机测查了38名幼儿,打嗝或打喷嚏时知道要转身或用餐巾捂住嘴巴的人数居然为0;吃菜不翻拣盘中菜的占30%;餐桌上保持良好坐姿的占10%。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餐桌上还有许多不良表现:①孩子在家吃霸王餐,在外面坐霸王席。比如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或是霸道得不让别人吃;②坐相不雅,脚手在板凳上桌子上不规矩等;③吃相不文明,好吃的菜装一碗,包嘴大嚼等;④若没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大哭大闹。

这样的调查结果和现状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孩子的就餐礼仪行为会如此之差呢?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小孩年龄小,可塑性强,从小培养文明礼仪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习惯。而有些家长却错误地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其实,我们留心一下周围的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心理学家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其中餐桌上的往来更是突出,加上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其跟随父母外出就餐的机会也多起来,这样,对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就显得很重要了。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行为不文明而一味责备孩子,而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礼仪,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懂礼节,重礼节不仅不会被别人厌烦,相反还会使别人尊敬你,认同你,亲近你,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心理距离,也为日后合作共事创造宽松的环境,会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相反,若不注重这些细节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使关系恶化,导致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把握原则问题的前提下还应注重礼节,并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礼节,才能确保事物的正常发展。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现在,不少雇主把共同进餐视为判断新人员将如何与他人交往的一次机会。有时餐桌上的交往可以反映出新职员作为团队工作者的潜质和从一种环境转向另一种环境的能力,当然餐桌上的随意似乎不会使你丧失掉在该公司工作的机会,但是,餐桌礼仪却是不可忽视,任何不合适的举动都有可能给别人留下“缺乏教养”的印象。我们需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不仅仅应该在面试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会餐中也同样应该如此。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当别人在餐桌边看着我们做什么和听着我们说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修养了。餐桌礼仪包括家庭进餐和宴会进餐的礼仪。家庭进餐是学习餐桌礼仪的开端,它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学习如何进餐、如何表现自己,以后他才懂得在宴会进餐这样的社交场合很好地运用他的礼貌行为,展示他的高雅气质。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外塑家庭、单位、社区、城市、国家的形象,长大后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从小教育孩子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易银珍,蒋璟萍.女性伦理与礼仪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现代家长推崇“餐桌教育”提醒:应采取鼓励方式[DB/OL].http://www.heb.chinanews.com.cn/baoding/news/jy/ 2008-12-02/34621.shtml,2008-12-02.

[3] 小班幼儿就餐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DB/OL].http://www.duyp.cn/l798

32.htm,2007-04-28.

[4] 陈芳.不可忽视的餐桌礼仪[J].当代职校生,2002(5).

[5] 陈冠任.美国人餐桌上的礼仪教育[J].家庭指南,2002(9).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