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突出优势 更新理念 充分发挥高校在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4-06-01

张继友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对干部培训工作日益重视,适时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干部培训事业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作为干部培训重要力量的高校,应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期,开拓思路,发挥优势,创新机制,务求实效,把干部培训工作纳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和卓越业绩回报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一、明确高校在干部培训中的地位和优势

2006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2007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鼓励和规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两个文件赋予高校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职责,明确规定了高校在干部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高校具有承担干部培训工作的明显优势。首先,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人才云集,智力集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授、专家、学者占有相当比例,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其他培训机构,能够为干部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其次,高校的学科门类齐全,几乎能够涵盖干部培训所需的一切专业,并且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往往会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等,有利于丰富干部培训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高校本就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地方,具有适合干部培训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确保培训成效。

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需求”培训的要求。“需求”培训是相对于“补缺”培训而言的,它以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导向,立足于发展着的现实,着眼于正在做的事情,努力实现“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当前干部培训的主要趋势是以“需求”培训取代“补缺”培训,全面推行专业需求培训、能力需求培训和知识需求培训。开展“需求”培训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需求”。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长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致力于帮助解决地方发展遇到的智力难题,对干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干部需求,从而为顺利地开展“需求”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需求”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还需要事先做周密的调研活动。这一方面,高校也有诸多便利条件。首先,高校里有许多科研课题紧密联系实际,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完全可以与干部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培训师资普遍具有丰富的调研经验,其中有些人还是地方政府的“智囊”和咨询专家,对培训需求了解得非常深入;再次,高校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奔赴各行各业,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校友资源,能够为调研活动给予种种便利。

二、强化三大意识,树立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正确理念

要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必须强化三大意识,遵循正确的理念,才能确保干部培训和学校发展不致偏离正确的轨道。

1.树立服务意识,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校并不是存在于真空里,其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扎根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时刻留意和关注影响地方发展的主要问题,具备问题意识。高校应摒弃不合时宜的“坐、等、靠、要”思想,切实转变办学思路和观念,主动地面向社会、走向社会,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社会实践,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传播知识还是创造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应用知识,使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高校应以干部培训为契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保质保量地完成干部培训任务,不负中央和地方重托。

2.树立品牌意识,致力于打造高校干部培训品牌

品牌是高校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对于高校的发展前途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打造品牌,提升声望,高校才能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品牌,必须立足长远、分层次分步骤进行。高校要打造两个品牌:培训品牌和学校品牌。干部培训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因此必须狠抓日常管理,大胆开拓创新,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培训品牌。干部培训是高校沟通社会的窗口,社会公众能够通过这个窗口观察高校,了解高校,进而对高校作出评判,形成公共舆论,因此培训品牌也是学校品牌。通过打造学校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为高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开展高校干部培训工作

干部培训对于许多高校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供参考,一切都从零开始。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以创新性思维指导干部培训的实践,才能不断开创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过程,要求始终保持清醒、活跃的头脑,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步伐,大胆突破常规,时时以新的思维检讨工作,力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指导工作;其次,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凡是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有利于打造培训品牌、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方式、机制、模式等,都要敢于借鉴,实行“拿来主义”,加工、改造成为适合自身实际的做法;再次,要在总结自身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出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扬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方法,逐渐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只有真正以创新性思维开展工作,才能不断培育、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铸就打造品牌、服务地方的坚强柱石。

三、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干部培训途径的多元化,高校日益成为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善于把有利政策和自身优势转化为干部培训的成功实践,不断提升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1.创新模式,务求实效

高校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播知识(教学)、创造知识(科研)和应用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形式上看,干部培训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教师向学员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技能、新知识,学员将接收到的新东西消化、吸收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但干部培训不只是简单的单向传播和灌输,还包含了学员向教师的信息反馈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接触到许多迫切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但又难以作出即时解答,这就与满足培训需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因此,高校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除了传播知识,还要敢于和善于创造知识,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开展科研,以科研促进培训水平的提高,实现培训和科研的共同发展。这不但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的需要,而且是提升办学层次和扩大学校影响的需要。培训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抓手和载体。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干部培训模式,融培训与科研于一炉,在培训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通过科研去解决,在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通过培训来传播,以培训带动、促进科研,以科研提升、强化培训,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只有通过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培训实效。

2.夯实基础,彰显特色

师资遴选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首要因素。高校要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原则,严把师资队伍的“入口关”,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广开门路,打破单位、身份、资历、学历、专业等界限,广延名师。高校还要配套建立动态的、有进有出的教师管理机制,对于授课效果一般、缺乏创新思想和思维的教师,及时予以调整,并补充合适的人选。

课程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高校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原则设置课程,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建设精品课程,对每一门课程都精益求精,力求实现形式美与内容精的有机统一。高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便于针对干部培训的不同性质和层次调用不同的课程模块,并能够结合培训班的具体特点进行适当的微调,真正做到培训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制度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长效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干部培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高校要建立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学员管理制度,如《学员管理规定》《考勤制度》《课堂纪律规定》《优秀学员评选规定》等;培训制度,如《培训大纲》《教学规程》《工作人员守则》《拓展训练注意事项》等。

管理队伍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组织保障。培训管理队伍直接与学员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和作风。高校要锻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培训管理队伍:他们胸怀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工作任劳任怨;他们严格按照规则办事,注重工作程序,做事一丝不苟,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态度和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彰显高尚的职业道德。

培训形式创新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有益补充。高校应在坚持课堂培训主渠道的同时,大胆借鉴、引进、创造诸如情景模拟、拓展训练、高级研讨、现场教学、文体活动、师生互动、座谈会等多种培训形式,调动学员受训的意愿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训形式的创新,能够实现课堂培训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解放思想与提高本领相结合、观念更新与能力建设相结合,使学员经受不同的锻炼和考验,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3.严格管理,端正学风

良好的学风是干部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要把加强学风建设、整治不良学风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切实抓好“三风”建设:一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要求学员坚持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统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勤俭办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要求学员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住学员宿舍、吃学员食堂、守学员纪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三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之风,强化学员管理、过程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坚持干部培训“高起点、管长远”的原则,加强管理,使学员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以工作为主向以学习为主的转变、从干部身份向普通学员的转变、由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转变。在过程管理上,高校要努力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方法。规范化指一切管理行为和举措都有根有据,坚决杜绝随意和无序;标准化指在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精细化指关注细节,追求卓越,对管理失误“零容忍”;常态化指保留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改进或去除违背管理学规律的不正确做法,将其固定化、模块化,成为成熟的、经过简单学习可以掌握的管理模式。

严格管理行为的实施,要以一套运转有序的培训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高校要建立与受训单位密切合作的双重管理机制,增进双方在干部培训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就培训具体事宜共同协商、达成一致。高校要建立与受训学员密切配合的高效服务机制,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服务。高校要建立与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工作人员对整体培训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工作进展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高校要在干部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必须克服一些或大或小的障碍。比如,培训师资库筹建的困难、培训硬件设施的制约、培训需求调研的精细化,等等。但是,这些困难和障碍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高校应当而且能够在干部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有利政策的影响下和中央、地方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受训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高校有能力浇灌出和谐培训之花,培育出丰硕培训之果。

(本文作者系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