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后方法视野下的实务翻译渗透教学

时间:2024-06-01

李江春

摘要:B.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的核心——特殊性、实用性、可能性,这三个参数(parameters)提示外语教育工作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理论的执行者,更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等因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自己成为教研、教改方面的科研能手。根据现行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的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渗透实务翻译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后方法;教学实际;实务翻译;教学;科研

一、实务翻译的概念及其渗透教学提出的背景

本人在课题“实务翻译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功能研究”(以下简称“课题”)中之所以提出在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实务翻译,一是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需要决定了实务翻译(属于ESP)的重要性;二是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ESP内容的严重欠缺决定了补充该方面内容的必要性;三是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三级过关率普遍偏低,其根本原因是对EGP缺乏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ESP知识的匮乏,而两者(EGP与ESP)的有机结合在于实务翻译的渗透学习;四是毕业生就业时英语应用能力的普遍低下证明其ESP知识掌握不多或不牢固,实务翻译的渐进式渗透性学习有利于缓解这一局面,提升广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优化人才素质,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首先谈谈“实务翻译”概念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大学教材名称带有“实务”二字,如《国际贸易实务》《外事实务》《……翻译实务》等。我们不妨看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专为高职高专设计的教材《外事实务》的简介:“本教材涵盖接待、观光、购物、祝词、新闻发布会、谈判、投资环境等外事接待和商务活动,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外事接待的基本程序、礼仪及禁忌,掌握日程安排、晚会组织、谈判中的技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实务就是指在外事、外贸活动中专业性极强、实用性极强、可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简而言之,就是“为……实际服务”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到“实务翻译”,就是指“可以为……实际服务的翻译活动、翻译知识”。邱懋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实务翻译”,他是在谈到“零翻译”的适应范围时说到“实务翻译”的,显然他所说的“实务翻译”就是指法律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医药卫生方面的英语翻译等。

本人在“课题”中提出要在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实务翻译,这里所指的“实务翻译”比邱先生所说的缩小了一点范围,专指使大专毕业生能很好地适应就业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商务英语翻译,包括商务术语翻译、标牌翻译、合同翻译、广告翻译、旅游英语翻译以及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如通知、海报、告示、请柬、各种单据等,这也是“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三级)中常常覆盖的内容。

实务翻译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很重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前面提到的渗透实务翻译的必要性相信也可以得到同仁的认可,下面从教学法层面谈谈渗透的方式与理由。

二、后方法视野下的实务翻译渗透教学

外语教学法中的后方法是2006年B. Kumaravadivelu在他的著作《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 )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将以前的三维教学法加以简化,提出从教学理论原则和课堂程序两个层面来描述教学法,并认为构成后方法讲究“参数”(parameters)和“指标”(indicators)。“参数”是指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后方法教学法必须考虑这三个参数。特殊性指对当地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建立在对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性真正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政策制定者须牢记当地语言教学条件,教师要能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用性与教师科研有关,旨在帮助和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再使教学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可能性参数关注语言意识形态和学习者身份,强调社会、政治、教育和学校力量的重要性,这些力量在形成外语学习者身份和引发社会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三大参数构成了后方法教学法的概念基础,在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原则指导着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这些指导原则又体现在后方法指标中。所谓后方法指标,是指在外语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学习者、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特征。后方法学习者(postmethod learner)就是拥有一定决策权的自主学习者。狭义的自主学习者指的是懂得如何学习的学术上的自主者;广义的自主学习者指的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后方法教师(postmethod teacher)就是自主的教师,他能超越学校、课程以及课本所带来的局限,开展灵活、自主的教学活动。后方法教师是后方法教学法的核心所在。[1]

因此,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用教材的特点,本着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满足学生毕业能力的需要的出发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自主选择恰当的实务翻译主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至于如何进行渗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将实务翻译知识分为若干个模块分一学年或更长、或更短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型教学方式渗透,自然也可以用适合本人及其学生的最好的教学法进行渗透。

三、结语

后方法理论中三个参数的核心其实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这里,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体。外语教学是非常错综复杂的,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教学相交织,描绘了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学科和多维度的动态系统,从而摆脱了用教学策略过度简化外语教学的陷阱。所以,后方法理论不是封闭式的理论模式,而是开放式、创新式的动态理论发展模式;它没有给外语教师任何现成的答案,或指导外语教师如何运用现成的教学法理论,而是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创新理论以指导具体教学实际。它倡导教师大胆进行课堂研究和经验总结,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成为理论的构建者。[2]

实务翻译渗透教学是集特殊性、实用性、可能性于一体的外语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它的益处必将是大力提高大专生的三级过关率,从根本上提升大专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库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华维芬.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新趋势——《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述评[J].外语界,2008(5).

[2] 邓志辉.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8(5).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