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易利民 彭文蓉
摘要:JQ工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并通过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色创建等工作很好地有机融合,突出了德育工作的传承性、生成性、针对性、层次性、时代性、实效性六大特点。自JQ工程实施以来,芦淞区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进一步实践和推进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工程。
关键词:德育;JQ工程;芦淞区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中心城区,是株洲市交通、金融、商贸、信息中心。近年来,芦淞区把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以教育引领品德内化、以体验促品质升华、以自治促知行统一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娃娃普法”工程、德育序列化、流动人口子女的养成教育、社区教育网络、绿色教育等德育改革经验均在株洲地区甚至全省享有一定的美誉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以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发现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以下几大问题:
1.青少年身上扭曲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不可忽视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非正常攀比现象,同学之间不是比学习、比健康、比人品;而是比谁有钱,比谁会玩,比谁能出风头,比谁穿的衣服贵,比谁的家庭背景好……
2.异常心理问题亟待关注
2004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心理异常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我们还发现,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等。
3.中小学诚信教育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化交流会不断增加,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在更大程度上进行普世性的伦理道德教育。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百姓的诚信意识明显不足。此外,生命生态教育和自立自尊教育也应该作为普世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摆到我们日常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4.德育对象的水平、能力以及所处的社会、家庭及生活环境差异悬殊
芦淞区是株洲市的商贸中心,区内常住人口22.62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在校学生20369人,其中流动人口8000余人,流动人口子女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40%。他们来源地域很广,各地人文背景不一、生活习性不一、民俗习惯不一、家庭环境悬殊、父母文化水平悬殊。跟随父母辗转流动的孩子,地区间的教育教学差异大,再加上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身上所形成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道德认识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5.德育实效性不强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德育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曾经在中小学开展了以“娃娃普法工程”为主题的探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以“德育序列化”为主题的探究。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和科学的运作模式与有效载体,社区基地几乎形同虚设。另外,芦淞区中小学中40%的个体户家长成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顾及小孩的生活和学习,不少学生除在校期间外,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因此,德育目标主要通过学校这一途径来实现,但学校大多是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家校之间缺乏长期的工作互动,有人认为德育呈现“5+2=0”的现象。
由于德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教材、教纲,随意性极大,其实施依赖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认知水平,从而时时呈现出过强的弹性和“软任务”特点。因此,找到有效载体,系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二、JQ工程概述
如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如何让学校德育在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健康前行?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反思。我们认为德育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德育目标要由“高、大、空”向“小、近、实”转变;德育内容要由“单纯依靠教师拿教条说教”向“针对学生自身发生的问题进行教育、研究”转变;德育途径要由“学校”向“学校、家庭、社区联合”转变;德育内容要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具时代特征;德育方法要更人文,更无痕。经多方酝酿、修改,并通过实地调查、专题研讨、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在株洲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的领导、专家的多次指导下,我们对全芦淞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反思,经历了六个多月的反复推敲与论证后,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经提炼、概括为“净、敬、竞;轻、青、亲”六个字,为便于记忆与表达,取“净、敬、竞”的声母“J”和“轻、青、亲”的声母 “Q”,将该工程命名为JQ工程,并于2004年10月出台了德育JQ工程方案。经过四年的探究与摸索,芦淞区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进一步实践和推进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工程释义
JQ工程,是根据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德育问题,以建设“净、敬、竞;轻、青、亲”校园为突破口,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净”指有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坚持使用礼貌用语,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敬”指孝敬父母,敬畏生命,尊敬国旗;“竞”指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心态,有乐于探究、勇于拼搏的实际行动,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高尚风格;“轻”指说话轻柔,不高声喧哗,行动轻快,办事注重效率,学习轻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青”指校园绿化好,学生环保意识强,鼓励“青出于蓝”,重视发展与超越;“亲”指亲近他人,待人诚信友善,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社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研究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JQ工程的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1)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净、敬、竞;轻、青、亲”为载体,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引导未成年人保持朝气蓬勃、活力旺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形成全员育德局面。全面落实“德育首位”地位,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3)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通过JQ工程的实施,特别是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校本德育的研究与实施,促进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2.具体工程目标(见表1)
三、具体措施
(一)广泛宣传,全员培训,确保JQ工程认识到位
正确认识JQ工程的重要意义,是JQ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为使JQ工程在芦淞区范围内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开展区、校两级JQ工程启动仪式
2004年9月上旬,在区级JQ工程启动仪式上,株洲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亲临会场指导,芦淞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区辖企事业单位与各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校长以及部分社区居民代表、家长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了会议,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主任、芦淞区教育局局长对JQ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校长代表、社区辅导员代表、家长代表均作了表态发言。同年9月下旬,各校又纷纷开展了校一级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家长,以及学校周边社区居民进行了广泛宣传。
2.组织区、校两级JQ工程实务性培训工作
如果把启动仪式比作JQ工程宣传发动工作的热身运动,那么培训工作则可视之为深入领会、内化吸收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9月至11月,区、校两级对家长、社区辅导员、学校校长书记、政教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学生等开展的不同形式的JQ工程主题培训活动共计100余次。
3.在《学生证》上印发《芦淞区学校德育JQ工程简介》
2004年下半年,为方便学生外出、学习、交往,芦淞区教育局为每一位学生印发了《学生证》。经研究决定,将《芦淞区学校德育JQ工程简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证》上印制。这一举措,让芦淞区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以及更多的社会人士更好地了解JQ工程。
4.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
作用
在JQ工程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JQ工程进行了系列报道,《中外教育》《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均作了专题报道,使JQ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健康发展。
(二)全面动员,多方联动,构建JQ工程立体网络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JQ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是JQ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为使各单位、各部门在JQ工程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工作实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
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均为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的成员单位,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建立联席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分析未成年人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教育目标、教育方法,落实下一阶段教育任务,形成较为周密的教育体系,区文明办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述职。
2.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由教育局牵头,芦淞区团委、区妇联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选举产生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委员,重新组建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校外辅导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系网络。家长委员会委员、校外辅导员均实行一年一聘制,并制定了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对因工作变迁、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造成的人事变动,均及时进行了调整。
3.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
坚持“统筹协调、以校为本”的工作策略,鼓励各校在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主动与学校周边的社区联系,协助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委员会,定期向广大家长和社区公民公布学校德育JQ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帮助家长、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交流科学教育经验。为此,芦淞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在社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社区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各社区主任与区长签订了责任状。
这样,多方联动,构建网络,为JQ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合力。
(三)以校为本、更新手段,创新JQ工程工作方法
创新方法与手段是JQ工程做优、做强的关键。
1.根据校情选择JQ工程突破点,形成序列化发展趋势
学校的德育各有其特色。为使学校德育JQ工程的实施呈现主题性、序列化发展,其实施的第一阶段,我们结合德育的生成性特点,指导区辖所有学校撰写了JQ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工作重点,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形成序列化德育。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校情生成性开展JQ工程活动。如湖南省第一所个体劳动者子女学校——芦淞区的庆云山小学在充分领悟JQ工程精神和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流动人口子女较多、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以“规范、文明、谦和、诚信”定位为学校JQ工程的主要内容,取得很好的德育实效,该校于2007年挂牌为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示范学校。
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探索下,目前,芦淞区德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序列化的发展之路。
2.与学校校本德育特色相整合,形成新的德育特色
在JQ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反思:JQ工程重点倾向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如果离开了学校的实际情况,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离开了时代的要求,它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如果全区中小学都把JQ工程的实施当作唯一的德育重点和特色来实施,那么就难以显现各个学校的校本德育特色,造成芦淞区德育千篇一律的状况,从而缺乏德育的特色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基于这些思考,2005年6月,我们拿出了新的举措:将JQ工程建设与学校校本德育特色整合起来开展,形成学校新的德育特色。
(1)加强培训,明晰目标和任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要使JQ工程顺利推进,做出学校特色,首先必须从教师的培训做起。芦淞区是省级课改试验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校本教学研究,教师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但对校本德育研究,许多老师,包括一些德育工作管理者也比较模糊。2005年6月至2006年初,我们分别从湖南省教科院、株洲市教科院请来了专家为芦淞区的德育工作者进行校本德育研究的专题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对于校本德育研究,老师和德育管理者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深入了解、分析,撰写校本德育特色方案。了解情况、分析现状是做好行动研究的基础。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工作做了不少,活动开展得很丰富,成绩也不错,但对学校的德育现状、成绩和做法缺乏总结和梳理,缺乏反思和研究,学校德育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走到哪”,或总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走,缺乏自己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不能以校为本开展德育工作,无法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我们要求学校先沉下心来、摸清底子,找出学校德育中的传统优势资源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摸清了学校的德育现状,经过专家培训、引领,2005年暑假,区辖所有学校都撰写了校本德育特色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德育现状,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德育资源,结合当前的时代性以及JQ工程的要求和目标,确定学校校本德育的特色主题、特色内容及特色实施规划和方案。目标清晰、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为学校开展校本德育特色研究指明了方向。
(3)依托教育科研,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大力加强德育科研,既是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JQ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依托科研,在全员德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德育JQ工程开发出了一系列落实德育教育的校本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贺家土小学的绿色环保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省级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施,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育人效果。 2005年,为了推广、深化环保课题的成果,也为了实施JQ工程育人目标,学校政教、教研、教务三个部门联合开发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并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结合JQ工程中的“敬、亲”两个字,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见表2)。
(4)形成校本特色。学校校本德育研究实施方案出台后,芦淞区所有学校都有校本德育研究主题。如何家坳小学根据学校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缺乏责任感和爱心的现状,将德育定位于“树立责任意识,培育爱的心灵”;樟树坪小学是省现代信息技术试验学校,正在研究一个国家级的网络德育研究课题,根据这些情况,学校将校本德育特色定位于网络德育研究;特别是芦淞区第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淞欣学校,该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但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行为习惯不规范,为达到“以绿养德、以绿益智、以绿健体、以绿显美、以绿促劳”的教育目标,学校结合JQ工程的“六字”具体要求,将校本德育特色定位于“耕植绿色美丽家园”,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深入人心,经过三年的绿色教育,2007年,淞欣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并作为全省首家申报“国家级绿色学校”推荐单位,被确定为湖南省向党的十七大献礼专题片“绿满潇湘”的主要拍摄校。
在JQ工程与学校德育特色相整合开展的思路指导下,JQ工程有了新的生命和特色,也有了新的突破和成效。它不再是单一的“三Jing,三Qing”教育,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校的一种校本德育研究。通过研究,学校德育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德育实效性,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落实主渠道功能,全面推进德育JQ
工程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也是主要阵地。学校作用发挥好了,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德育JQ工程,我们应牢牢抓住学校这一阵地。
(1)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要“全员化”,齐抓共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才能保证每一项德育指标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应注重JQ工程的学科渗透,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三Jing,三Qing”教育,各学科教师在教好学科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的教育。如在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加强学生“亲、敬、青”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家家乡、热家大自然、尊亲敬长,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在体育课中加强“竞”的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音乐课中加强“轻”的教育,让学生唱出优美、轻柔的歌声。学科德育渗透,使德育无痕。
(2)丰富的活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发挥个人特性的主要形式,也是德育的主要举措。近几年来,教育局和学校围绕德育JQ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2008年,我们组织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迎奥运和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之中,以“竞”字为突破口,开展“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系列活动;以“净”字为突破口,开展“佩文明随身袋做现代文明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进取拼搏、奋发有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各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庆云山小学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承诺制”、何家坳小学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建设”等,活动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同时,以活动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JQ工程提出的德育目标,并在德育效果上有显著突破。
(3)校园文化建设。环境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我们倡导学校要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清新的文化氛围,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使每面墙都能说话”;在制度文化方面,倡导“依法治校”;在活动文化方面,倡导健康、快乐、发展。
以校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JQ工程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亮点、校校有特色,德育实效凸显,教育成果喜人,在全株洲市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
(四)建立制度,加强德育评价,促进JQ工程良性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推介优秀典型,是JQ工程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加强对学校德育JQ工程的管理,芦淞区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修订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2005年9月,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德育趋势,我们修改了已有的德育评价制度,并新出台了《学校星级政教室评价方案》《社区辅导员职责》《学校、社区联系制度》《学校、家庭联系制度》《社区德育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JQ工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将使JQ工程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
2.加强督查,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每学期,我们均对学校JQ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督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与学生、家长、教师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对JQ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如樟树坪小学“自我超越式”JQ工程发展性评价办法,立人小学“三主体式”家长学校运作模式等,给予充分肯定;对JQ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及时予以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形成长效机制
(1)完善学校考核制度。教育局将各学校和各社区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尤其是JQ工程推进情况,作为学校、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建立社区履职考核制度。区内各单位、各部门作为芦淞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的成员单位,区文明办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述职,并将其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3)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为顺应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需求,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指导下研制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中将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纳入其中,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德育参与自主性。
制度健全,为JQ工程的实施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施成效
JQ工程自2004年9月份正式启动以来,有效凸显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前瞻性,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
1.德育首位地位进一步落实,掀起了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
自JQ工程启动以来,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社会各界普遍树立了“德育首位”观念,纷纷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芦淞区团委、区妇联、区工商联、区科技局、区环保局、区司法局、株洲市交警大队等部门,以及株洲百货大楼、美汇美容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均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为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区团委每年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帮助贫困学生树立生活信心,使他们安心学习;每年“六一”期间,区妇联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百名未来之星”评选活动,用实际行动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贺家土、建宁、庆云山等办事处积极配合学校实施德育JQ工程,并号召所属社区争创“三Jing,三Qing ”示范社区,特别是贺家土办事处的领导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做到了“四专”,即有专人主管,有专门的办公室,有专项制度,有专项经费;漂沙井社区为了与学校共同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在活动中心内建有体育运动场所、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游戏室等各种活动用室。
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家长、社区的文明素养也有了明显好转。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们:通过学校德育走进家庭,他们的育儿水平提高了,家长的榜样责任感增强了。
2.学生的养成教育明显好转,德育实效性明显增强
由于构建了“三结合”网络,德育内容具体化,德育目标针对性强,德育途径明显优化,学生对“六字”目标、十八条要求掌握情况较好,很多学生对照目标与要求,经过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其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均有了良好的发展。
(1)学生自信了。二公司子弟学校是企业子弟学校,学生人数很少,自信心不强;四校合并的淞欣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不敢走出家乡的山沟沟。这两所学校以前很少参加芦淞区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实施JQ工程以后,两校以“竞”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二公司子第学校在2005年“芦淞区中小学生‘唱国歌、爱祖国竞赛活动”中一举夺魁;淞欣学校在2006年株洲市中学生文艺调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学生学会自主了。何家坳小学地处株洲市中心城区,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又是独身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实施自主管理后,学生在自觉敬国旗、树立责任感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该校学生自主、自立的良好风貌在多次展示活动中受到与会师生以及株洲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3)学生会关爱了。东南亚发生海啸、四川发生大地震,各校结合JQ工程,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环境教育、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全区中小学生纷纷向受灾地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近四年来,学生自愿捐款资金达10多万元,体现了孩子们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拳拳爱心。
(4)校园干净了。体育路小学因学校内部环境复杂,出入学校人员又多又杂,学校卫生一直令人头痛。学校选择“净”字为突破口,经过几年实践,在“净”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学校环境卫生有了明显好转。
(5)校本德育有特色了。立人小学阳光少年的培养、高家坳小学书香校园的建设、樟树坪小学网络德育的开展都体现了JQ工程的理念和内涵,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JQ工程的实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4年以来,芦淞区10余名学生成为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400多名学生被评选为“未来之星”。
3.学校德育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育人水平明显提升
在实施德育JQ工程过程中,教师必须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和各种活动案例,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教师在不断“充电”的过程中得以自我提高,教师的观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他们能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他们能“蹲”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师生关系明显得到改善,为德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育JQ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校本德育研究,积极参与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教师的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4.积极推广交流,JQ工程成果喜人
JQ工程在全区20多所学校全面实施,各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实践探究,开展了富有实效的交流活动。
2005年9月、2006年10月,我们分别在庆云山小学、何家坳小学召开了“JQ工程建设现场专题研讨会”,庆云山小学就JQ工程的具体做法、何家坳小学就校本德育特色的定位与实施进行了经验介绍,并现场展示了相关的资料。2007年5月,我们又在淞欣学校召开绿色教育现场会,会上,教育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对持续有效地推进JQ工程作了精当的指示。
2005年至2007年,我们每年组织JQ工程建设活动案例和新童谣、优秀论文征评活动,并将学校选送的优秀作品编辑成《JQ工程资料汇编》,在2007年6月接受湖南省两项评估检查时受到评估团的一致好评。
2005年,教育局编辑了《芦淞教育》专刊,如实呈现了芦淞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
2005年10月,株洲市在芦淞区召开德育现场会,会上我们向与会专家和领导展示了JQ工程成果,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大训和时任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唐厚睦高度评价了JQ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号召在全市中小学推广芦淞教育的德育JQ工程。
2007年11月,我们又在贺家土小学举行了向全市开放的“规范记心中,文明见行动”主题团队会观摩活动,主题活动展示了JQ工程的深入推进情况,更展示了芦淞区中小学生践行JQ工程之后的文明、进取风貌。
JQ工程因其实用、灵活和高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四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的德育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5年,德育JQ工程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创新案例”。
2005年,在株洲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研制的《株洲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获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06年在全市推广;2006年,区教育局副局长唐锋在湖南省中考中招会议上作了题为《真抓实干,借鉴创新,积极稳妥做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发言。
2006年,栗树山小学家长学校被评为株洲市优秀家长学校。
2006年,何家坳小学、栗树山小学等六个单位获得了JQ工程突破奖。
2007年,淞欣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推荐单位。
2007年,庆云山小学挂牌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陈君文代市长亲自为学校挂牌。
2006年至2007年,湖南及周边省份的地市教育系统纷纷慕名来芦淞区参观学习JQ工程,JQ工程成为株洲德育工作的一面旗帜。
五、几点反思
1.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是实施JQ
工程的前提条件
在推进JQ工程的进程中,教师德育素养有待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有限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JQ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规律,寻找新方案,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于实践,又要积极参与科研,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德育实效。另外,心理诊断与辅导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新世纪世界观、价值观、人才观等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2.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落实德育JQ工程的重要保障
在JQ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切实做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还有待加强,如各社区德育重视度需要提升,家庭教育的配合还任重道远,活动基地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拓展德育JQ工程,要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财政总体规划,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发展计划部门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把儿童活动中心纳入固定资产投入管理制度,积极争取资金来逐步完善各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各个街道办事处要成立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活动,建立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学校要做到“五个保障”:保障领导到位、保障经费到位、保障时间到位、保障师资培训到位、保障制度到位。真正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拓宽德育领域,形成长效机制,增强德育效能。
3.建构多元平台,是提高JQ工程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JQ工程要怎样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1)以课程改革为平台,全面加强德育建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德育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具体化和经常化。我们要以校本德育为载体,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化研究,提炼出适合学校实情的校本德育内容,通过课程动作的模式,增强其生命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以队伍建设为平台,正确引导学生做人。一是抓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班主任教师抓全面教育、学科教师抓学科渗透的工作机制;二是抓管理队伍建设。要形成政教主任抓宣传、教务主任抓常规、教研主任抓研究、总务主任抓保障的工作态势;三是抓法制副校长和家长委员会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校外德育工作队伍。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以校园环境为平台,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环境的隐形育人作用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合格学校创建为契机,积极实施以校舍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为内容的“四化学校”建设工程。与相关部门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4)以多种活动为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广泛开展以JQ工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广大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5)以群团组织为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校应积极创立学生群团,团结教育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服务社区群众;进行思想交流,增长文化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完善和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实施JQ工程的根本动力
随着JQ工程的推进,评价也是一大瓶颈问题。如果不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难以发挥各层面参与者的积极性。在JQ工程后期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学校、教师、学生实施JQ工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推进作用,进而激发JQ工程的生命力,促进其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何创新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完善和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深入推进JQ工程进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市芦淞区教育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