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任少惠
摘要:和声理论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它在音乐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加强和声教学与歌曲钢琴伴奏的结合,是高校和声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校和声教学中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和声理论;钢琴教学;即兴伴奏
钢琴伴奏是人类文明社会经过长期艺术实践选择出来的伴奏形式之一,它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表演艺术。钢琴伴奏虽不能独立存在,但在艺术歌曲中却具有独特的结构及功能,进而具有独立的艺术表现意义。
一、和声理论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基础
1.和弦的功能性
和弦的功能性,即和弦在具体调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调性内的各级三和弦,根据它们在调式音级中的地位与特性,有的具有稳定的作用,有的具有不稳定的作用,这种稳定与不稳定的作用,即称为和弦的功能。和弦的功能属性既由和弦的根音所处的音级地位确定,也包含了和弦构成音的倾向特性。
2.和弦的色彩性
在不影响和声功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选择符合听觉规律的和弦。一首歌曲的伴奏在和声编排上若只用正三和弦和属七和弦会很单调,恰当地使用各种副三和弦、各级七和弦、副属和弦、副属七和弦和一些变和弦,能丰富和声色彩,丰富歌曲的内涵,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和弦的连接方法
和弦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和声连接法,即有共同音的和弦相连接时,共同音保持不动,其他声部就近连接;另一种是旋律连接法,即没有共同音的和弦相连接时,上方三声部成反向,向后一和弦最近的音进行。或是有共同音的和弦为了声部进行的变化或其他原因而共同音不保持的方法。
二、和声理论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1.要学会掌握并尽快进入即兴弹奏的“状态”
通常的钢琴曲弹奏,实际上相当于是在背诵。学习即兴弹奏,必须将这种背诵的习惯转换为与说话的状态相似的即兴弹奏的“状态”。要实现这一状态的转换,当然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转换过程中,要有不怕弹错的精神。
2.分析音乐常见作品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及伴奏中的和声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伴奏者只有对歌曲的整体布局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安排好歌曲的高潮、小高潮,才能把歌曲的钢琴伴奏表现得更细致,起到应有的衬托、补充、修饰等作用。
3.曲式结构
在伴奏实践中,一些歌曲由于曲式结构及情绪的单一化,可以选择单一的伴奏音型贯穿始终,并用持续稳定的音型准确地体现出歌曲的主题性格以及音乐形象。但是,当所伴奏的歌曲存在着曲式结构的扩展和情绪上的变化时,音型的单一结构无法完整表达伴奏构思。
4.伴奏织体
伴奏织体是伴奏中旋律、和弦、低音三个层次的纵向组织与横向运动形态,是伴奏的综合表现手段。旋律层在织体中起主导作用;和弦层由各种表现方式的和弦组成,起着充实、陪衬主旋律的作用;低音层是织体的基础。各层次因其功能作用的不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它们又都相互依赖而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
5.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时的心智技能
伴奏教学是把和声编配作为一种作曲技法来教学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把能否准确地根据旋律条件选配和弦,能否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歌曲的风格特点来选配和弦,能否在选配和弦的过程中正确地、宏观地把握好和声功能、和声色彩等作为具体的技法来学习的,所有这些能力将影响钢琴即兴伴奏的流畅性及伴奏效果。有经验的钢琴即兴伴奏者在看到旋律谱后会迅速将以往积累的和声音响意象与具体的伴奏内容相结合,就形成了所需的新的音响意象;而经验欠缺的钢琴即兴伴奏者在编配和弦时速度很慢,且及选配的和弦单一,甚至和声功能模糊。
总之,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仅根据旋律便能即席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以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实际应用十分关键,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声部的造型形式,即特定的音型来与旋律相配合,伴奏的艺术效果便能由此产生。
参考文献:
[1] 吴振康.和声理论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生活,2008(10).
[2] 王尚斌.试探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8(4).
[3] 胡征.论钢琴即兴伴奏的演奏技能要求与和声理论基础[J].艺术探索,2006(1).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音乐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