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交流互动学习方式探究

时间:2024-06-01

陈 涛

“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是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对“交流互动”学习方式进行了实践,并收到较好效果。

一、交流互动式学习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通过课程中介而结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交往论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强调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动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进步,这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二、交流互动式学习的特征

1.确立“我-你”关系

常听到某些教师说:我们班的学生特别“死”,上课气氛也是死气沉沉的,一点都没你们班(指对方交谈者)的学生好。我认为,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有责任创建一种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你”关系是创建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基础;是一种“我们”的存在,“我们”是平等的,是对权利的消解。交流互动的有效性要以和谐的、人道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心灵平等、价值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凸现,学生才能向对方敞开心扉而彼此接纳,从而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交流平台。

2.过程的互动性

交流双方凭借各自经验,在活动中进行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

记得五年级《每课练》有一道题目:“9.56-(3.56-0.87),究竟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第一次,绝大多数学生都直接用“9.56-3.56-0.87”,并且沾沾自喜,相当神气。其中一个学生却很有勇气地站起来说: “我觉得他们都错了,9.56减的是3.56-0.87的差,怎么可能先减3.56,再减0.87呢?”学生们一下子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教室里安静极了,问题解决得水到渠成。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经常把握机会,创设高效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思维之趣,辩论的好处,其价值对今后的学习是不言而喻的。

3.信息的生成性

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活动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从而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个体。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内容,在提炼“百分数的意义”这一环节时,第一个步骤:交流学生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第二个步骤:发布一些在具体情境中的百分数信息,并理解具体含义;第三个步骤:观察并思考所有这些百分数的含义有什么共同之处,提炼出百分数的意义。虽然学生个体只是举了一两例,但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三、操作样式

交流互动式学习的流程图为:

下面以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想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王大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分析题意:你们看,竖着的是木桩,一根一根横着的就是栅栏。18根栅栏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羊圈的周长。(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有必要对栅栏做出解释。)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一种围法呢?(停顿片刻)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停顿片刻)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生活体验少等特征,教学中可利用生动活泼的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创设问题情景、生活场景、游戏交际、谈话和角色表演等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们提倡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调动已经形成的策略和模式。

2.独立思考,自主发现

教师对解决问题提出要求: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一根小棒就代表一米长的栅栏;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如果有能力,能够直接想出所有的围法,那是最棒、最了不起的。现在,咱们要做两件事,先想办法把所有的围法找出来,再一一列举,把围法清楚地、全面地记录在自备本上。(独立活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了解情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问题,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想出正确答案,但有的学生要借助直观,有的还需教师的指点。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并适当调控,以缩小这种差距。

交流前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因此,他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

3.交流互动,博采众长

第一环节: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列举出的围法。(教师巡视,4种围法的得出不成问题,关键要看记录形式。注意看有序记录与无序记录、表格记录与其他形式的记录,以及遗漏和重复情况。)

第二环节:全班交流。

(1)探讨一共有哪几种不同的围法。先得出4种围法,如果有遗漏和重复的情况,再进行比较和分析。

(2)观察有序记录与无序记录,从而得出有序记录的好处。

(3)观察、比较表格记录与其他形式的记录,发现表格记录的优势。

课堂交流的对象可以是师生间,也可以是生生间。生生交流的形式有:①两人或多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②小组和小组互相交流;③大组交流互补;④全班交流互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教师要能及时点拨,提升种种交互功能:互补式作用(交流一方对另一方的内容进行补充,深化了另一方的表达需要);正反式作用(交流双方从正反两方面说,使交流内容相互衬托,交相辉映);相映式作用(指交流中双方说的各是一件事,各自具有完整的意思,而双方意见又能和谐统一在一个题旨之中);争辩式作用(交流中一方的发言是对另一方的批评和否定,引发争论)。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

4.得出结论,聚焦反思

小结:

(1)现在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什么策略?

(2)列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3)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可以采用什么形式记录?

交流过程中,交流内容是鲜活的,空间是广阔的,情态是开放的,双方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结论是多元的。在得出多种答案时,反思“你最赞同哪个方法?为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你对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刻?”“你有什么收获?”等等,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发展。

总之,交流互动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教学主体,让每一个人(包括老师)都能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丰富自己的信息量。知识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互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