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4-06-01

李晓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了。《课标》在第二、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分别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也作了不少于145万字的字数规定。(其中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各小学都积极地逐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因此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问题更突出,农村小学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因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督,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方法不够科学,阅读环境不良等问题。为了逐步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这些问题,更好地落实《课标》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指导留守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多措并举,激发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留守学生因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管,课余时间大部分与电视、游戏为伴,即使看些小画书,也只是一时的兴趣,难以持久。那么如何把留守学生从电视机前、游戏中拽开,让他们喜爱阅读,以读为乐呢?

1.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我常常结合课本中提到的名人或名家的作品,给学生补充介绍名人名家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我给学生讲过老舍、鲁迅、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效果。其次,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课余时间,我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如吟诵古诗,朗读美文,对孩子们进行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我所流露出来的热情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

2.营造氛围,陶冶情操

阅读需要平和宁静的心情,更需要一种温馨的环境。有些学生课外阅读时无精打采,目光游移,心不在焉,还有的仅仅是看看封面,翻翻插图。要真正让学生静坐下来潜心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就需要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

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我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再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墙上,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又如,我与一些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心得,这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这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3.推荐好书,自主阅读

老师要做个有心人,时常用不同的方式推荐不同的好书。有时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读物,赏读、美读自己喜欢的片断,增强学生读书的愿望。有时结合课本中的“名著便览”,选取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将故事梗概告诉学生,学生了解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就会想进一步细读,从而了解它的详细内容,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些科普读物不像童话故事、小说那样引人入胜,让人爱读,老师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有时在课内学习了某些内容,要向课外延伸,如学习了杜甫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就查阅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4.快乐展示,激发阅读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不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经常举行朗诵、辩论、讲故事等活动,不但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广开门路,搜集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要及时地搜集读物,让他们有书读。针对农村小学学校图书建设不力,农村家庭经济有限,家长重视不够等多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精心选择童话寓言、经典古诗词等,编辑成册,每生一本,要求熟读成诵,人人过关。

(2)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的篇章,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激发学生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3)摘抄、剪贴、借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读物。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些笔记本,名为“美文集”,专门摘抄剪贴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节动人、感人肺腑的课文,也有不少能激励学生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课文。每教完一篇课文,我就推荐给学生与之相关的文章。如教了《陈毅探母》一文后,学生已经体会到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正在回味母子浓浓的亲情中时,我就向学生推荐《小奇傻不傻》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让学生剪贴在美文集本里。又如教《鲁班和橹板》一课,我就推荐《小树长高了》一文,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善于把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辨析、比较,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得出新的结论,学到新的知识。如学了文包诗《但愿人长久》后,我便搜集了同样表达相思之情的古诗词《静夜思》《绝句》《忆江南》《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学了古诗《暮江吟》后,我便搜集同样描写秋天夜晚的诗词文章,要求他们归类背诵。而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等我认为也是当读之书,我便想方设法借来,让学生传阅。如读了《三顾茅庐》,我便借来了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课本里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阅读,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4)指导学生购买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然后写出自己拥有的所有课外书的名字,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相互借阅。

(5)像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之类,要求每生必备一本。

三、强化意识,培养留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有些留守学生因贪玩成性,即使有许多好书,却未必好好去读;或者开始认真读,却不能持久。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保持兴趣形成习惯呢?

(1)开始,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与他们共读。例如:每天早晨,读背经典古诗词;每天中午和课外活动,坚持看课外读物。双休日、寒暑假时,限定课外阅读量,并进行严格检查。检查方法是看你读书时所做的各种记号或者读书笔记。

(2)教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3)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多看书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例如:①读书笔记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班级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摩、参考;②举行“读书一得”之类的征文活动,对老师推荐的优秀图书,组织开展“读书一得”征文,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③读书演讲,把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确定主题开展演讲;④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⑤知识竞赛,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著作或文章的作者,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此外,还有速读竞赛、人物评说、交流心得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还能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培养农村留守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贵在持之以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