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4-06-01

薛生国 田守祥 王 钧

摘要:大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是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阐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期更好地促进非环境类专业的环境教育发展。

关键词:文化素质课;教材体系;教学对象;教学方式

21世纪是人类积极主动利用科学技术的时代,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层出不穷,社会需要复合性的人才[1]。面对新形势,高等教育必须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2]。在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一项教学举措,日益受到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界的普遍关注[3]。为了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各行各业人才,高等院校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越来越多,既可强化通识教育,又能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并重。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体系

某重点高校2008年开设的素质课程涉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速列车概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健康心理学、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铁道发展概论、企业文化与管理伦理、新能源概论、有色金属材料加工、汽车技术与使用等多种学科领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开设,旨在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掌握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国内多数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当属清华大学钱易教授和唐孝炎教授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教材内容由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环境伦理观、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清洁生产等六篇组成,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知识体系、理论和方法覆盖面广[4]。然而,现实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又使得本课程呈现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同时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要求新课程必须及时跟踪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对象分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总学时仅32学时,要全面讲述该教材相关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调整教学内容,使非环境类专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植于他们的思想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并将其与所学专业知识互相融合,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摆在从事环境教育的授课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笔者通过对2005~2006年的8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选修学生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几乎分布在校本部的所有学院,以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等4个学院占全部选修该课程学生总数的47.32%,而湘雅医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科学与安全学院等3个学院仅为选修人数的6.37%(下图)。因此,这门课应首先立足于选修人数较多的学院,结合相关专业背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相关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兼顾选修人数较少的学院,安排一定的时间,使其结合专业查阅相关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选修课学生分布情况图

A.商学院;B.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C.机电工程学院;D.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E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F.文学院;G.艺术学院;H.信息物理工程学院;I.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J.法学院;K.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L.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M.化学化工学院;N.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O.粉末冶金研究院;P.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Q.资源科学与安全学院;R.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S.湘雅医学院

三、课程教学方式探索

依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1.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由于环境类教材内容的滞后性、环境问题的突发性、环境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应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相关内容及案例分析能引起文理科学生的共鸣,应重点讲述。

2.摒弃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注重培养环境保护理念

素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不必过于理论化,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更多了解环境的热点问题上,让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3.结合科研实践和热点环境问题,实现师生互动

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这个国内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好心办坏事”的后果。为使学生自发地实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

4.重视学生信息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模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选修课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心理需求差异很大。为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学生信息,我在第一节课就将自己的邮箱地址、电话号码和QQ号告之全部同学,希望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教学建议反馈给我。通过总结三年多来的信息反馈数据,我在教学方面做了很大改进。

5.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培养模式的调整,依据2008级新生按大类招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授课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其对国内外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热点领域有个清醒的认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专业,发挥其潜力。

参考文献:

[1] 杨培燕.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2-53.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 贾兰.浅论通识教育.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1-32.

[4] 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