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杨利东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宏观分析教材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整合,既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教材整合;题材;作品;话题.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转变,新教材从选文到编排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篇目多、范围广,面对有限的课时安排,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1.按题材进行整合
为了让学生对不同题材中常见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有系统认识,我挑选部分诗歌篇目并整合为以下五个方面:
(1)咏怀诗:杜甫《蜀相》、陆游《书愤》。这两首诗的整合旨在让学生了解咏怀诗中常见的对偶、用典故两种表达技巧,以及咏怀诗中常见的情感:怀才不遇、仕途不得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2)怀古诗:李白《狱中览古》、姜夔《扬州慢》。这两首诗的整合可以让学生了解怀古诗写作顺序(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表达技巧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关注对比(今昔对比)、用典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等。怀古诗在情感方面主要抒发对国运衰微的感慨之情,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个人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揭露统治者的奢侈和腐朽。
(3)闺怨诗:李清照《一剪梅》、温庭筠《菩萨蛮》。这两首词的整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贯穿教学:①两位词人分别选了哪些景物入词?②在抒情方面有何异同?③分析“鸿雁”和“鹧鸪”两个意象。
(4)思乡怀人诗:纳兰性德《长相思》、韦庄《菩萨蛮》。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外出远行多路途艰险,古人漂泊异乡时思乡之情格外浓烈,这两首词的整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5)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水田园诗多以质朴的语言来描绘和平宁静的田园画面或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运用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来抒发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2.按作家前后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
通过对同一作家前后作品的对照,我们可以捕捉到作家情感的变化。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两首诗的整合可以让学生对李白的诗风从豪放到狂放的转变有所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长安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的作品,诗人倾注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为世人描绘了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是诗人仕途破灭后寻求精神上自我安慰的表现。现实的残酷使他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八年后,诗人创作了《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对权贵又一次呐喊,是豪放向狂放的转变,是李白仕途彻底破灭的挣扎。
3.按话题进行整合
为了改变单篇教学散乱的状况,我将教材中部分散文篇目整合如下:
亲情话题:《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前者写了兄弟手足之情,后者写了夫妻之情。两篇文章都是讴歌亲情的典范。
治国之道:《六国论》《伶官传序》。前者讨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者探究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原因,两篇文章都采用借古讽今表现手法,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分析,意在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山水游记:《过小孤山大孤山》《游沙湖》。两篇文章都是游记类散文,在记述山水景物、名胜古迹的同时,将抒情、议论和相关的传闻逸事融入其中。
人物传记:《方山子传》《大铁椎传》。前者传主是文士,后者传主是武士。苏轼写方山子放弃功名利禄,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实则写自己仕途不得志。魏禧将大铁椎刻画为特定历史条件下身怀绝技的“异人”,实则曲折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的志向。
4.按其他方式进行整合
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和其他材料进行创造性整合。
(1)与课外相整合。《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两篇文章都提到了树,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贯穿教学:①两棵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在写作手法上两篇文章有何相似之处?③作者通过树想要揭示何种道理?两篇文章都用到托物言志表达技巧,表面上是写树的栽培等问题,其实探讨的是对人的培养问题。
(2)借助音乐素材进行整合。流行歌曲,旋律优美,贴近生活,学生对歌曲中的名言佳句易学易记,许多古典诗词已被谱曲传唱,因此,我整合了李煜的《虞美人》(邓丽君演唱的)和李清照的《一剪梅》(安雯演唱的)。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又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作者单位:云南省绿春县第一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