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趣字为先,多面出击

时间:2024-06-01

谢智群

摘 要: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阅读能力差等都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完成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对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大严峻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阅读的趣味性入手阐述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量;兴趣;氛围;形式;能力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是,笔者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亟须我们老师的培养和指导。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巧列书单,点燃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老师所说,“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让小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其实小学生判断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对这本书有没有趣,它能不能深深地吸引自己往下读。只有感到这本书有趣了,小学生才会继续读,甚至反复读。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资源尚算丰富,且每周每个班级也有固定的借阅时间。但是,通常学生借书完全是自主选择的,老师对学生如何借阅缺少指导。一次,笔者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在看一本《古希腊神话》,经过交流发现他看这本书时不仅看得吃力而且看过之后还不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件事引发了笔者给学生开列一份符合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书单的想法。于是,笔者首先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阅读的兴趣点,把握他们喜欢的书的类型。然后到到图书馆去翻阅各类书籍,结合阅读训练的要求确定图书馆里有哪些书是既有趣又适合班上学生阅读的,开列书单。因为书单上列出的书是事前根据调查确定的,基本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且在图书馆里又能借阅到,学生的借书积极性很高,由此带动了班级的阅读气氛。当然,这份书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时调整。笔者在调整书单时,会对书单上已有的书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帮忙鉴定一下这些书是否有趣,给书评个星级,五颗星为最高,星级高的书一般会继续列入书单,星级低的书则会退出书单。对于要增加的一些新书则是先找几位学生当“试读员”,他们满意后才作为“新书推荐”列入书单。笔者觉得,如果能长期坚持这么做的话,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会持续高涨。

二、师生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删减一些机械的、无意义的抄写作业,而增加了一项软性作业——阅读。如减少了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因为这项作业很多学生都是从专门的好词好句好段书中摘抄出来的,不是自己看书所得,意义不大。考虑到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午都是很早到校,所以,笔者规定:全班学生每天中午看书半小时。为了营造阅读氛围,笔者带头执行,每天中午准时到班上和学生一起阅读,不论自己多忙,只要看书的时间一到,每个人都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拿起书来阅读。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学生慢慢养成了午间阅读的习惯。笔者在自己阅读的同时,还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书推荐给学生。电视剧有剧透,我们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来一点书透,以此来勾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会想,原来老师也读过这本书,我也要去读读,看看这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同时老师生动精彩的推荐话语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师生共同阅读完之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将阅读效果的检查融入读书交流之中,既可发现学生理解偏颇之处,又可以舟过无痕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可谓一举多得。这种做法如果能在全校推广,一定有助于学校阅读氛围的形成。

三、巧用资源,拓宽阅读形式

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0万字以上,如果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这目标很难达成,且让农村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书或是订阅报刊更是困难重重。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到电脑室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辅助阅读或是拓展阅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下第八组课文时让学生上网搜索德国、泰国等异域风情的资料,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还可以利用班级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子书籍或是投影纸质书籍,扩大阅读受众群。为了丰富阅读形式,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了新的阅读形式——有声阅读。那些谱了曲的古诗、优美的课文朗诵或是童话、名著的有声读物等都是有声阅读的重要来源,在午休时间播放给学生听,既缓解了学生用眼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新的阅读兴趣。另外,笔者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必须要带一本工具书——字典或词典。这些工具书除了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的时候使用外,笔者还赋予学生另一项任务。没事的时候多翻翻字典,看看词条,理解下词条的意思,通过这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其实有些词条还是很有意思的,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既是在培养他们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也是增加阅读量的一种手段。

四、授之以渔,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好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训练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阅读技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语句优美的、思想内容丰富的、含义深刻的文章,笔者建议学生调用课堂上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精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词析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者鼓励学生在有所感想之处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哪怕仅仅是一个“好”“精彩”,强调感想的重点是“有感而发”。在品词析句之后还会鼓励学生多诵读,以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对浏览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读新闻类、背景介绍类的材料进行,因为这类材料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把握重点。如,笔者精心挑选新闻材料,让学生从新闻标题入手,大致了解新闻的主要方面,之后再快速地扫视新闻的正文部分,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口述主要信息的方式来检查提取关键信息的效果。对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浅显的故事、童话等,笔者则是建议学生采用略读的方法。因为此类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轻松,阅读目的多是获得阅读的快感。如果以上的阅读训练方法能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自然会慢慢地提高。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首先得从“趣”字入手,然后多方面出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当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求时,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也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M].卞娜娜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中心小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