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宋焕珍
核心知识是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单元教学、一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轴心骨,是教学活动之魂的栖息地[1]。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生动丰富的民间文化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这篇文章的核心知识就是情感、风格、语言,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品析。
1.丰富的情感
行文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端午的鸭蛋,而是写端午的风俗,由各地的风俗写到家乡独有的风俗,系白索子是什么地方都有的,丝线是掉色的,但是小孩子们仍然喜欢挂,挂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这是其他地方也有的,但是作者对家乡的风俗是念念不忘的,家乡特有的放黄烟子,写“一笔虎”,吃十二道红颜色的菜,都是红颜色的,菜名都可以记起,其中就有咸鸭蛋,“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别人就会肃然起敬,因为那里出咸鸭蛋!”作者又特别指出,袁枚在《随园食单·小菜单》对高邮咸鸭蛋的描述,就是为了让读者找到史料记载,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的自豪感,对高邮鸭蛋的喜爱,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看似作者信手拈来的内容,其实是字字含情,值得细细品味。作者在第三部分重点写端午的鸭蛋,写到童年的趣事,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由蛋壳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表现的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一种风俗习惯,更是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回味,读出来的是一种淡淡的思念和喜悦,似乎可以看到回忆者坐在一张摇椅上,脸上洋溢着微笑。
2.闲适的风格
王干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先生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珍稀品种,他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典范。”《端午的鸭蛋 》就体现了汪老运用语言的风范[2]。作者从端午的风俗落笔,缓缓道来,遵循这样的顺序:高邮的鸭蛋—大麻鸭—咸鸭蛋—双黄鸭蛋—咸蛋的特点—食法—袁枚的《随园食单》—端午的鸭蛋—囊萤映雪。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写这些与题目看似不相关的内容,难道是作者的赘述?还是有意为之?
细细品味,就会觉得妙不可言,作者的结构安排是如此严谨。这得从文章的主题说起,作者是怀着一颗童心来写《端午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风俗中,写到家乡特有的两种风俗,小孩子对吃和玩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吃十二红的几道菜中,就有咸鸭蛋。有了上面的铺垫,自然就引起作者对高邮咸鸭蛋的描写,这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人的自豪,夹杂着这样的情感,作者能不用两个自然段去写吗?高邮的咸鸭蛋的名声、特点、吃法,一一介绍给大家。既然高邮的咸鸭蛋如此与众不同,那端午高邮的鸭蛋就更具特色了,在层层铺垫中,作者终于让这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鸭蛋姑娘隆重登场,挑鸭蛋,编个络子挂起来,玩够了就把它吃掉,吃剩的空壳,可以装萤火虫,端午的鸭蛋,给作者带来无尽的快乐。
3.质朴醇厚的语言
(1)平淡而有味。“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在常人眼中,鸭蛋不就是鸭蛋吗?但是在这里有颜色和形状的区别,仔细想想,淡青色的就是比白色的好些。至于形状,作者用蠢和秀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颗小小的鸭蛋,在我们眼中充满了趣味。
(2)方言和口语的运用。“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白嘴就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就是不加其他的东西,只吃鸭蛋。“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表达了作者不高兴的心情,是一种大白话,让人一看就明白。“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可以说一个“吱”字,境界全出,绘声绘色,其中的动感、快感,活灵活现,具有画面感、现场感,惹得人口水直流。
(3)淡淡的幽默。“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意是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在这里却与咸鸭蛋相联系,文白夹杂,制造一种淡淡的幽默。
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会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里找到心灵的一方净土,感召我们:停下来,欣赏生活。
参考文献:
[1]龙宝新.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
[2]包国华.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2010(5).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二中学)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