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评述

时间:2024-04-24

段妍智 董嫚嫚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然而乡村为谁而振兴?乡村靠谁而振兴?因此,人才振兴的意义重大。“新乡贤”的返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通过对学界关于新乡贤的内涵和类型、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功能、主要困境、发展路径及实践经验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上扩展。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振兴;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16

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出现“虚空化”现象,涌现大量的“空心村”。没了人,乡村为谁而振兴?乡村靠谁而振兴?因此,人才振兴其意义特殊,其中新乡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

1 基于中国知网检索数据的新乡贤研究

截至2019年10月17日,在中国知网上通过高级检索方式,以主题和篇名为检索条件,以“新乡贤”作为主题词,不设时间段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文章510篇,其中报纸88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30篇、期刊论文391篇(见表1)。就总体情况来看,“新乡贤”一词最早出现于2008年《绍兴晚报》的一篇报道中,2014年相关文献资料才逐渐涌现,并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见图1),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乡贤”这一群体,起研究主要围绕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探讨新乡贤积极作用何以可能、何以可为(见图2)。

2 基于内容的新乡贤研究

2.1 新乡贤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研究

众多学者多从历史维度对“新乡贤”这一概念的界定,即新乡贤脱胎于传统乡贤,其内涵来源于“乡贤”概念的演变。乡贤一词始于东汉,一般指德高望重的“乡邑贤达人士”。传统乡贤在“皇权不下县”的政治环境下承担着社会治理、风习教化、文明传承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社会的“新乡贤”一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因此,重新界定“新乡贤”的内涵十分必要。胡鹏慧和高继波(2017)认为,在崭新的时代,有财富、知识、情怀和道德的人才,能够影响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并且愿意为之做出贡献。张欣文和高啸(2019)认为,当前新乡贤指的是那些利用自己的知识、人脉、财富、经验等资源参与农村建设的精英。他们在村民中威望很高,名声很好。他们可以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可能是少年时候离开家乡又回到家乡的思乡人。他们不仅是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力量,也是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彭瑞康,周婉婉,吴雪玲(2019)认为,新乡贤是一个具有一定才能,受人尊敬,心怀家乡的人,具有地域性、内生性、非正式、和先进性的特点。他们熟悉乡梓民情和时事动态,在建设家乡、教育村民、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新乡贤和传统乡贤不同的是,在文化心理方面,他们继承了传统乡贤精神,又反映了新时代的特色。

2.2 新乡贤类型划分的研究

学者认为,与传统的乡贤分类方式相比,新乡贤存在的空间范围更为广泛和更有动态性。高万芹(2018)认为,新乡贤不仅包括有钱人,党政干部,技术人才,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精英,还包括优秀的基层干部、農村教师,小家庭农场主,经纪人,农村手工业者,家庭权威,道德楷模,身边的好人等平民型新乡贤。张新文、高啸(2019)认为,新乡贤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乡土孕育型、告老还乡型、回报家乡型以及海外华侨型。孙迪亮、宋晓蓓(2018)认为新乡贤人可以分为两类,即“在场”的新乡贤和“不在场”的新乡贤。前者指的是来自农村的精英,扎根和服务于当地,并因品格,声誉和知识非凡而深得农民尊重的乡村精英;后者是指由于学习,职业,经商等原因而离开家乡的人,尽管他们长期不在农村居住,但仍然爱着热爱家乡的各行各业的精英。

2.3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效度、主要困境和发展路径研究

胡鹏辉、高继波(2017),新乡贤可以团结邻邦,在农村公共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道德整合利益,形成一套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规范体系;该制度为村民自治提供了一套指导方针,为村民自治提供保障,促进村民自治的真正实现。但是,要注意“新乡贤治村”和“培育新乡贤”两种提 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谨慎使用。夏伟(2019)指出新乡贤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新乡贤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乡村社会善治的粘合剂、是乡村文化繁荣的助推器;新乡贤发挥作用要明确新乡贤的标准,培育新乡贤、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支持体系、完善参与机制、营造学习新乡贤的文化氛围。孙迪亮、宋晓蓓(2018)指出新乡贤通过乡村思想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确保“治理有效”,通过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活富裕”;黄爱教(2019)指出新乡贤“返场”受到半熟人社会、权力基础、道德多元化、社会治理基础等因素的阻碍,因此要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合理定位新乡贤的角色、推进乡贤组织化建设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付翠莲(2019)认为通过拓宽渠道,扩大新乡贤参与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方式,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协同治理中的帮、扶、带作用,创新机制,培育和探索“村两委+乡贤理事会”的新治理模式,重视“软治理”,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发挥好乡土社会“解压阀”的作用;许欢科,滕俊磊(2019)指出乡村振兴中新乡贤培育存在的现实障碍有乡贤介入缺乏支持,新乡贤培育的动力不足,促进乡贤回归的制度规范缺失,乡村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相应的提出通过规范乡贤认定程序,引导新乡贤的介入,重视乡贤精神激励,增强乡贤培育动力,健全新乡贤回归的保障机制,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吴蓉、施国庆、江天河(2019)指出“新乡贤作为现代化语境下乡贤的新表述,凭借自身的优势可合乎乡村治理的现实性需求、深化乡村治理的内生性基础、夯实乡村治理的经济性基础和传承乡村治理的历史性传统。但是,因制度规范的缺失与多元治理体系的不足、组织机构的缺位与治理主体认知的偏差、利益诉求的相左与民主协商层次的薄弱、治理理念的差异与文化娱乐追求的错位等成因,使得新乡贤治村面临自身与村委职能边界模糊、参与诉求与参与结果反差、自主性与体制约束性摩擦、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等现实困境。”因此,应制定规范化的制度机制与推动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建立本土化的组织机构和形塑正确化的认知理念,均衡合理化的利益诉求和推动长效化的民主协商,糅合多样化的文化追求和树立现代化的治理理念。

2.4 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研究

学者根据东部地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梳理其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祁红亭(2018)“以浙江省海宁市为研究对象,梳理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利用好新乡贤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培育新乡贤群体,搭建参与平台,弘扬乡贤文化并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钱再见和汪家焰(2019)基于江苏省L市G区在新乡贤阻力乡村振兴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其创新做法并指出“在新乡贤下乡的人才激励、人才安居、人才保障等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面临瓶颈约束。对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新乡贤人才政策扶持机制,构建新乡贤人才孵化机制,创新新乡贤人才使用机制,型塑新乡贤人才涵育机制,真正使新乡贤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强劲力量。夏红莉(2018)基于安徽省泗县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独特的新乡贤治理模式,分析其成功经验并指出存在部分新乡贤缺乏法律观念和政策观念、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村民和乡村干部存有抵触情绪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韦幼玲、刘海仁、史兵方(2018)基于广西百都乡农村新乡贤的调查,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具有的特质属性,指出可以通 过深挖本土文化、创新人文教育内容以提升农村新乡贤的政治建设 能力,通过加强技能教育培训以夯实农村新乡贤的经济建设能力。”

3 对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述评

综上,学者通过对新乡贤的内涵、特征和类型及参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在新乡贤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功能、面临的主要困境与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当前仍存在不足,笔者认为继续深化研究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

其一,转变研究视角进一步理清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的内涵、特征、类型和作用。以往的文献中多从乡村治理的视角,因此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乡村自治和新乡贤治村的关系中来界定新乡贤的内涵、特征、类型和作用。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界定新乡贤,是否会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分析结论呢。

其二,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展,在挖掘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作用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对新乡贤群体的进行监督。目前的文献中学者大多从新乡贤的作用及在发挥作用中遇到的阻碍和对策的进行分析,只有少数学者看待在挖掘新乡贤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监督。

其三,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扩展。当前学界关于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开展,而从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新闻学等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创新和融合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应小丽.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培育及其整合效应——以浙江省绍兴地区为例[J].探索,2019,(2).

[2]夏伟.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以新乡贤“返场”为视角[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1).

[3]黄爱教.新鄉贤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空间、阻碍因素及对策[J].理论月刊,2019,(1).

[4]祁红亭.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6).

[5]许欢科,滕俊磊.乡村振兴中新乡贤培育的障碍及其对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