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梁日洪
摘要:利用语文课堂中的“小练笔”,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让写作练笔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积极的写作表达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等美好品质,以及在具体的观察写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乐观等健康向上的情感特质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1-009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建设应“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其实,写作的形式不仅仅拘泥于写,同学们想的过程、说的过程等,也可以成为即兴创作的舞台,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课堂“小练笔”的习惯,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有效的读、写、说的习惯,在学生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一种爱好。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等,也能够在积极的练笔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发展和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练笔”策略,可采取:
1.于兴趣处,让快乐在“说”中凸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他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对文本丰富的思考和提炼,他们认知结构中积累的丰富素材,经历了兴趣的提炼和熔铸,急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将心中汹涌澎湃的情感,将心中的语言,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在他们相互间“说”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表达出来。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一课中,教师利用“做风筝、画风筝、放风筝”等丰富而活泼的学习活动,让处在童年期的孩子们,真正经历自己亲手制作玩具、自己亲自玩自己制作的玩具的过程,感受童年那种简单、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们的行动、心理、情感等,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开端、发展、高潮而跌宕起伏。同学们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驱动下,内心积攒着的丰富的情感,教师及时利用学生们的活动交流形式,在同学们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同学们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的驱动下,展开轻松活泼的沟通交流。他们心中对童年的向往、对童真、童趣的追求,也能够在有效地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得到积极有效地凸显。
2.于动情处,让情感跃然纸上
在阅读学习中,学生必然能够进入到文本中,与文本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中的时候,他们能够成为文本中的“人”,用主人公的角色进行思考、交流与行动,他们情感的起伏会伴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走向而发展延伸。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也必然能够伴随着文本的发展而发展,他们的情感也会伴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发展而发展,心中的情感在手中的笔的勾勒描绘下,跃然纸上。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利用画面展示,“一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洋人,反而训斥她……”。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地盘,自己国家的人受到了侵害,自己人不但得不到帮助,甚至还去向洋人摇尾乞怜。这画面情景,放在哪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面前,那心中自然而然地涌动着强烈的激奋,在同学们的情感急需表达宣泄的时候,让同学们及时地将心中对文本中的片段的感受和理解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于动情处,让学生们尽情地挥毫泼墨,也是促进学生的练笔兴趣培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重要途径。
3.于思索处,让思考在读写结合中深刻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启发下,对生活的画面和内容展开具体的思考和提炼。在阅读中,那些值得学生思考的内容,在他们的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在他们的内化提升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和认识能够得到有效地深刻与提炼。而读写结合,则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刻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牛与鹅》时,读批注“当‘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时,我得到的是怎样的收获呢?让学生们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对文本生动的思考。这个时候,学生心中在阅读的基础上,必然有很多种奇特的想象和幻想,就趁着学生的热度,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写作练笔实践。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必然能够在他们对生活化的阅读内容的有效提炼和内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发展。
4.于入手处,让方法成自然习惯
语文课堂中的“小练笔”是小学生汲取、加工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语文课中,让学生善于抓住“小练笔”的练写切入点,就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从微处练笔入手,如把文本中好的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从补白处入手,如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从想象处入手,如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续一续;从文章体裁处入手,如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课堂“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读写结合、读说结合的空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写作练笔活动中,学会对生活、对情感等的有效提炼,让写作的习惯在平常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
参考文献:
[1] 林巧青.“微目标”习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08).
[2] 刘彩霞.“小练筆”串起“大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9(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