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大语文”的书香浸润孩子

时间:2024-06-01

苏万雄

摘要:多年来,关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探讨诸多、争论不休,特别是高考改革中尤其语文学科的变革,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语文教学的沉默。如何让小学生不输在语文起跑线上?台湾姚德义老师说“国学不应该抱守残缺,而是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领去积极寻求更好,更科学的发展”。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不能固地自封、画地为园;需要在以文本为例子的基础上绕远而行,在语文教学的国度自行参悟。要蔓延到学生生活的全部,实现“大语文”课堂,教师从“教课文”变为“教语文”,让学生在书香中浸润、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大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2-1578(2020)03-0063-01

1.语文大计教师是关键

张祖庆老师曾说,“学校就是一块种着各色庄稼的农田,校长和老师们都要无限相信种子,无限地相信岁月”。语文教师不要让这片农田只开出一种花儿,而是要让他们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组成一片花海。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善用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不能抱着一种教育方法至死不渝,所有的语文课“千课一面”(王崧舟)。语文教学不再是“一招鲜吃遍天”了,语文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的孩子对语文没有兴趣,这是我们的方法没有对症,要制定适合各类孩子的“语文套餐”,不要因为教师的自作聪明弄脏了孩子语文学习的底色。这里的方法除了教学环境的转换等,教学模式的多变是最主要的,不要就是导、读、悟、拓贯穿始终,这样学生对你的教学没有期待,无法产生渴望,如教学张籍的《秋思》,一是可以从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描写为切点,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二是可以从诗中仅仅出现的“秋风”二字为导入口,借环境烘托感情:三是让学生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要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三个模式中,执教第一个居多,第二其次,但只有第三个能让语文课堂充满张力和魅力。教师还要进一步提高技能,不光是能听说读写、琴棋书画,还能掌握微课制作、活动场景布置、教学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懂得在教学中收放自如,你给孩子一片天空,他定会还你一片蔚蓝。要让孩子的语文学得很大气、甚至有点“霸气”,不要那么零零碎碎,畏手畏脚,唯唯诺诺。无论你放多久,无论你走多远,都不能脱离语文核心素养。

2.大语文课堂在多种学科融合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语文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课程编排体系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和美术的融合就有《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开国大典》油画等;与书法融合的有《兰亭序》、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与音乐相融合的有贝多芬《月光曲》创作、《用心灵去倾听》等;有的与地理、生物等有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蝙蝠和雷达》、《回声》、《活化石》等;有的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如《秦兵马俑》、《美丽的小兴安岭》、《赵州桥》、《钱塘江潮》……语文是文化,而不只是文章,单就这一篇篇的文本不足矣满足学生贪婪的知识欲望,需要教师把众多学科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堂呈现立体、全方位的。既要主打语文老师,还要兼职音乐、美术、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教师身份,实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到广泛猎取,充分享受大语文带给他们的愉悦。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要靠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不断实践;不一定只是两门学科的渗透融合,也可多门学科同时交融运用,以求最佳效果。

3.得语文者得天下

“大语文”实际就是“生活语文”,一个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因为生活才是教育的主题。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语言文字指向生活;二是在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试卷中,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2019的高考作文上海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则作文材料就与学生的生活、或者说教师引导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上真正实现语文的“大”,变文本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文本。一是把生活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家庭里的物品、厨房、房间,甚至超市、菜市场、农业园的见闻等等,都是孩子们的语文世界。大语文还要将语文学习的场景从教室扩大化,可以到图书阅览室、公园、旅游景点、少年宫、社区等;甚至扩大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视、电影、综艺节目纪录片等,我觉得现在很多学校的带领学生到外地研修学习就是一个很可取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以小见大”,就语文学习的某一点进行放大,可以是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阅读中的群阅、调查报告等。语文教师有时候是美食家,有时候是导游,有时候是电影评论家,有时候是庄稼把式,有时候是动物园园长……要让语文成为浸润人的一种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语文的真真切切、意犹未尽。

总结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牢记教育的初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动态的且有灵性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大语文”的方式,凸显出语文教学的温度,让它彰显出生命的律动来满足学生所需求的沟沟壑壑。

参考文献:

[1] 李彦君.在“大语文”思想指导下延伸课堂教学[J].西藏教育. 2011(05).

[2] 骆伟.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特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