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批判新思维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时间:2024-04-24

杨岚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一种在西方国家传统的思维方式,同样也是在西方国家高等学校中发展学生思维方式的一门必修的学科。近几年,在我国高等学校中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批判性思维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据此,就批判性思维在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情况和开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固化性思维;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创新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83

1+1=?,这个问号应该是哪个数字是世界各国人们都知道的,当然除了呱呱坠地的婴儿,也可能排除刚刚满周岁的宝宝。在此基础上,人类对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也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为什么1+1=2呢?从人类的大脑刚刚发育开始,或者换种说法,从人们刚刚听得懂说话开始,家长们就会教宝宝们学习1+1=2,上了幼稚园,启蒙教师也会教孩子们这个最基本的等式,乃至上了小学,还是离不开这个简单而又常见的等式。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哥德巴赫这个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哥德巴赫的猜想是什么?大多数人只知道“1”和“2”,不曾过问为什么两个质数相加等于偶数,为什么等于2不等于3呢?这就是在我国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固化性思维。

“我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我不喜欢学数学”,这就是传统的固化性思维。当家长或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只负责将知识点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并没有让他们花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一系列的问题。“1+1=2”就是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国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都会遵循固化性思维教学模式,原因很简单,为了学习而学习,从接受教育开始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因此,想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固化性思维,为了弥补固化性思维存在的缺陷,就产生了与之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而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的最佳时机就是在高等学校。我国高等学校设立批判性思维课程已有10余年历史,而且在译著、论文、教材、专著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立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发布了《中国批 创思维发展报告》。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测验(CCTST)中加利福尼亚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对知识的时候,将自己的思维展开,学会有逻辑的持续的问为什么的一个思维过程,最后将得到的答案用有效的证据证明,同时产生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把知识的表象和本质区分开来的能力,用理性来决定自己的信念和行动。

近十几年来,在西方国家对高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各个专业中批判性思维成了大学中必修的科目。任何教育系统都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这是加拿大学者戴维·希契科克提出的。而具体的目标就是传授批判性思维知识,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培养和发展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学生。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就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当今在教师岗所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有这些是不够的,还有需要一双发现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人。而在我国各高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西方国家相比却非常的薄弱。并且,我国高校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现状也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我们受教育开始学生接受这种能力的训练就没有达到一定的目的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从小开始训练出来的,导致他们把从书本中学到的、报刊中阅览的、书籍中读到的、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大传媒中听到的东西当作是一种科学真理,一种定律甚至成了一种习惯。更有甚者会不假思索的把平时学生之间聊到的事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全盘的接受下来,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出现了板上钉钉的效果。大学中批判性思维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已经成反比发展。因此,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固化性的思维,就必须加强我国各高校对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并且在高等学校中加强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他们所担负的使命是国家和社会共同期许的。然而,现在大部分的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仍然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的传统讲课方式,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从而失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高校中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和书,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中传统的模式变成了老师和多媒体。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上课的内容比较单调,都是以故事为核心内容,即便学生能够学好,也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工作上的实际应用。同时,教育手段比较大众化,学生均以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因此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教学就是,当老师讲解习题的时候会提问学生问题,一问一答就是解决这件事情的最传统方式,大部分老师都不会问为什么,回答对了就是最满意的答案,而错了呢,老师就会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不会产生连锁反应,持续的问为什么,从而得出最佳答案。因此,我国高校学生习惯性的问“正确答案”,经大量的研究调查证明,我国高校的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多,所接受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略显薄弱。第二,高等学校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各高校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意识不够强。批判性思维是一名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总书记提出来的。对于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师来说初心就是教书育人,使命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还要教出好学生。学生们需要优秀的教师,教师成长的历程中,除了热爱,还要专业。而这个专业不仅指的是在学科的建设上,更是指在教书育人的思想上。而在我国的高等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更缺乏一种想要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思想,这样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的思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比如,当今的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一片陌生,更是茫然懵懂,不知所措,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捷径,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途径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在他们心目中已经形成那个了一种固化性思维模式: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生活方面:是否要进学生会,如果进学生会是否耽误学习,是否要参加社团活动,等等。学习方面:专业证书是否很容易考过,毕业之后走哪条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不忘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

創新指的是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指的是人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独特的思维,与其他人所想的是不同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产生创造力最直接的因素。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他们不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创新强调的是“新”,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没有创新性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发现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是大学生在高校中完成理智和人格两个特质的转变,而批判性思维在他们完成这两个特质的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掌握知识的程度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中,中国学生大都是有目的性的去学习,目标只有一个,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因此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他们将这种一贯的固化性思维方式运用到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当他们走出高中校园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面装的都是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物理的理论知识,政治和历史的书本知识。在这些专门的领域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记忆里面的知识点是经得起推敲的,能够迅速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但是,当谈起应用的时候或者运用的时候却一概不知。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格的修养。由于现在社会的性质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一部分教师来说他们的初心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只注重了班级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教育。近几年,国家推出了新的政策,就是在学生中考的时候加了一个科目,体育考试。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身心教育。因此,当今的大学生在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时候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少年,缺少一个刚刚步入“小型社会”的青年所散发出来的那份担当和独立。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成熟、青春,独立,负责,有担当的青年。为了将这两个方面进行转变,必须从最根本的入手,也就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维与教学完美结合,打造出一堂“金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今,高等学校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我看来,大学的四年的生活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经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这四年当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不论参加各项活动还是课堂的学习,都通过大学这个平台收获满满。培养了不忘初心的爱国情怀,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但是,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完全相信老师的观点,老师教的都是对的,老师传播的知识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但是在这种固化性思维的氛围下,很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学生本身的固化性思维的状态下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很容易的。 就必须加强我国高等院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努力的让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但是,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芳.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研究:问题及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2):97-101.

[2]The test manuals for the CCTST and CCTDI[J].Academic Press,Millbrae,California,2010.

[3]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85.

[4]马培培.美国大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6,(1):30-38.

[5]袁爱荣.批判性思维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

[6]张梅,印勇.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7]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4):6-21.

[8]赵庆,黄玉兰.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51-152.

[9]陈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3):1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