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努力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

时间:2024-06-01

樊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42-01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十分情绪化,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所学材料、教师所使用的教法、所开展的活动喜欢不喜欢。如果这节课上的活动、游戏非常新颖、有趣,即使已经下课了,他们仍不愿停止;如果他们觉得活动没意思,不热闹,就会坐在一边当观众。如果一节课上教师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情绪需要而设置了大量的、相同的活动,其结果势必会造成时间上的学浪费而一无所获;相反如果设计的活动既不千篇一律又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那不仅会大大地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效率。

1.激趣引情

1.1 神奇的口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教师手中的大口袋就会成为孩子们目光中的追随物,他们会猜测"What's this? What's in it?"这时教师开口说话:"Yes It's a big bag and it's a magic bag. Can you guess what's in it?"学生们肯定会七嘴八舌,吵个不停,教师叫过一位学生,神秘地将包打开一条缝,然后合上问"What's in it?"这个学生可能会回答,也可能因没看清答不上来,这时老师要鼓励他提问:"Ask me, please.""Is it a ……?"待学生猜不出时,教师要像魔术师那样,隐蔽、快速、从容地将物品"变"出来,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应如何表达。如果一时表达有困难,再教给学生用英语怎样说。神奇的口袋里还可根据教学内容放进所有可放的物品,如:学时间可放小闹钟,学颜色可放彩片等。这些简单的教具会帮你开个好头,从中激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

1.2 源于书本但不固守书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拓展学习内容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并不是通过教师口头讲出来的,而是在语言操练过程中自然渗透出来的,如学习"What do you do?"时,教师还会以"What's your job? What are you? And you? Are you a……?"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仅让孩子单纯地去模仿书本,而是要学会求异,要有发散思维的意识。教师还要锻炼和培养孩子自己提炼和总结的能力,这同样也是对学习效果及听讲注意力的反馈。教师要抓好这个环节,启发学生将一个语言点用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总结出来,做好笔记,以便记忆。如学习"问路",师生在学完本课内容后,请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问路、指路的方法,而不是照着书本读,这样经过大脑思考的过程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诱导欲望

每个孩子都愿意表现出"我比别人行"的自信心理,抓住这一点,教师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时有意设置一些悬念和假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进入聯想思维中。

2.1 新版"小红帽"。自读"The red riding hood"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演各种角色,有的甚至喜欢一个人充当多种角色,而对这种强烈的表演欲,老师又怎忍心让他们停下来呢?过去的经验提醒我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自由发挥,编出他们喜欢的故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开始了编排,角色比教材提供的多了,故事情节曲折了,结尾也各不相同,他们着实地过了一把"编剧"及"导演"瘾。

2.2 有头无尾的故事。教师在给学生读英文小故事时,可有意将故事的结尾部分删去,让孩子们去想、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在让学生看图说话时,也可有意将原本四张的连环画中的第四张换上一张白纸,请同学们任意去发挥、去想象。包括学习课本中的对话内容,也可让学生改编结尾部分,这些做法无疑都是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得以充分体现。

3.师生互动

"五分钟的妙用":课前五分钟的"热身"能起到营造气氛,增强注意力的作用。"热身"内容包括唱歌、值日报告等形式,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参与到热身之中,我将常用的个人叙述内容改为"问答"练习活动,即由一人提出问题,另一同学回答,提问的范围不限,回答也可以随意,主要看在五分钟之内能回答和提问多少次。学生们很喜欢这项活动,尤其将它涂上竞赛的色彩,孩子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还根据进展的情况不时提出新的要求,如限制性提问:由开始的随意问到后来的固定提问,即限定用哪个疑问词来提问,这一下更有"试比高低"的气氛了,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迅速打开记忆的闸门,脱口而出。教师在活动中是参与者,学生随时可以提问教师,这时的教师才感受到真正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了。

4.模拟真实交际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小学英语教学不可能达到此目的,但需要强化这种意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的目的也在于使学生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在课上给学生创设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交际起来。

4.1 填充信息表。通过双方交流,获得各自需要的东西。如学习"What's her job?"时,我设计了下面的调查表,调查对象主要有: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Brother等,调查内容包括Age及职业(Teacher、Driver、Nurse、Cook、Doctor等)。通过生生交往,将信息记录下来。

4.2 争当小记者。阅读"What did you do?"后,请学生相互采访,然后以"My friend"命题写篇小短文,在小组中交流。这样的交流话题非常多,关键在教师是否能够随时把握,是否愿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如某一学生过完生日后可采访他"How did you spend your birthday?"过完儿童节后,可一起畅谈"Did you have a good time?""What's your favorite holiday?Why?"总之,话题可根据所学内容,也可根据学生经历的事情而定。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注重研究学法,让学生感到有趣,有想实践的强烈愿望,有品尝成功乐趣的权利。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