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之浅见

时间:2024-06-01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新课导入得好,一开课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师生配合难以默契,教学就取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重视新课导入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60-01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1.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达到温故的目的,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顺利爬上获取新知识的阶梯。

例如,讲述"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意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联系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后自行归纳得出,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会做、会画,却不能很好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出,为此一上课我就引领学生复习回顾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我先让学生从直线外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然后擦去点外的线,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到垂足之间是一条垂线段。并让学生再画出一些相互不垂直的线段,通过亲身实践量得垂线段是最短的,从而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为其用数学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奠定基础。

2.巧用典故导入法

数学总是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教师如果在新课导入中适当讲解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典故,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以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数的关系"时,可以用韦达怎样用魔法帮助法国打败西班牙的故事最为导入,不但使得学生对根与系数掌握的很牢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能从故事中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史。

3.创设情境导入法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认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有关"行程问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节目表演吗?然后,将课前已排练好的"双簧"节目表演给学生看。由两名学生面对面地站在讲台前(表示一段路程的两端)相对而行,老师旁白,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提问:"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具体形象的觀察,学生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等几个概念有了感性认识。这样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了障碍,而且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

又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小明家的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小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大家能否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配出合适的玻璃?这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后,立刻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甲:"把另一块好的玻璃取下来,拿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

师生共同分析并达到共识:此法可行,但比较麻烦,且不安全。有无其简便、安全的方法?

学生已:"测出好的这块三角形玻璃的三条边、三个角,把这些数据告诉玻璃店的工人师傅即可"。

师生共同分析其可行性(三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肯定其简洁性、安全性。

4.趣味问题实验导入法

有些数学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时如果有一些简单的数学小实验、小游戏,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利用数学问题本身的趣味小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的主要宗旨是激趣,学生对问题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5.直接导入法

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的一种常见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2=b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讲授新课前,教师若能把握好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设计良好的新课导入能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成主编 《课堂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作者简介:

马志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