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共情:班级管理的致胜法宝

时间:2024-06-01

谢炳伟

摘要:共情深深地體会另一个人在其独特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时刻的感受,它能设身处地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感情的能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存在师生交流问题和家校沟通问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共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10-01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一书中指出:共情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猜想”问题。因此,在与他人交流时,运用共情,能让人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势,进入到对方的精神世界,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1.班级管理现状剖析

1.1师生交流出现问题。现在在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班级里就出现了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为我独尊的性格,也造就了在校的为我独尊。教师面对这些儿童各式各样的要求和意见时,往往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这导致教师无法好好听取孩子的意见,产生了唯有使儿童服从我的旨意,才能统一班级。

1.2家校沟通引发家长反感。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有千差万别的家长。有些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沟通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2.对策及思考

2.1师生谈话的共情策略。在师生谈话中,班主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合理利用共情。在“共情”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倾听、设身处地,并能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认真倾听。“倾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倾听时不仅要听取语言表述,还包括表达者的动作、表情和语调,从中感受对方的情绪。倾听时轻易不要打断对方,要全神贯注,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若表达者感觉你没有认真倾听,会感觉不被重视或尊重。若产生上述感觉,则会产生逆反心理,为进一步沟通制造障碍。

其实,学生述说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修复。很多因冲突愤怒不堪的学生,在叙述事情经过的过程中,会慢慢平静下来,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样的,具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叙述将情绪发泄,进行情绪修复。

(2)设身处地。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皆是其生活体验的积累,既使是看似不合理不正确的想法,也有其存在的生活背景,我们不妨从他的想法入手,探索该生隐藏于“错误”想法中的感受和情绪。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问题学生”,用他的眼睛与头脑去知觉、体验、思考,设身处地地倾听,还要能适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从“问题生”那里知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整理,理解、同理他的情绪。

教师共情的基础不是要求必须具有和学生相似的经历才能做到共情,而是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及其问题。教师利用共情技术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补充,充分聆听、同理学生,而老师的共情回应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宣泄了他的不良情绪,鼓励其开放内心,为其进一步自我表达、自我探索打下了基础。

(3)因势力导。尽管“共情”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但绝不意味着学生做什么都是对的,也不是要求教师无条件地允许学生做任何事情。教师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2.2家校沟通的共情策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共情,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更需要共情。那么该如何做到共情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平心静气地从家长的角度去体察家长的心理,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开诚布公的接受家长的建议。

(1)平心静气。现在的家长,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素质涵养,都不能小觑。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讲述孩子的事情时,不能居高临下讲自己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观点,而是要摆事实重实例。

因某个孩子犯错邀请家长来校时,教师可以先跟家长聊聊孩子最近的较好的表现。毕竟在家长的心里,孩子都是好的。这样一种轻松各谐的谈话氛围有利于家长接受孩子的缺点。

(2)营造氛围。家长被教师叫到学校来,心里总是不安、疑虑的,因此,教师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往往能有效地消除对方不安心理,让家长充分感受到教师的诚恳,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现在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往往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去学习和借鉴。因此,在教师向家长反应相关事实后,可以先不告知家长自己的处理意见,而是请家长谈谈他的看法。并与家长一道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家长商量。

综上所述,“共情”能让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共情”能让教师善于倾听家长建议,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家校良好的沟通局面。

参考文献:

[1]姜楠.班主任,你在班级管理中“共情”了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

[2]史维东.共情,让你赢得家长的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3)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