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转化差生,应注意借用隐形的力量

时间:2024-06-01

何琼冰

摘要:在促进差生转化的过程中,运用传经、传话、传带等方法,使差生转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学生的力量,是我们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搞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班主任带好一个班的关键。

关键词:差生转化;学生力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18-01

众所周知,我们作为教师,面对的学生良莠不齐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差生,更是我们每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所必须要面对的。那么培优转差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不少德育工作者、班主任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最佳的方法,我也不例外。这几年,班主任实践下来,让我意识到: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隐的力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潜隐的力量很多,我在这里所说的,主要是班中的学生的力量。

很多人都以为学生只是受教育者,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他们可以是一位很好的教育者。有时,由他们代班主任出面去处理一些事情,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对一些比较顽劣的学生进行转化教育的时候。因为这些所谓的“差”学生,平时毛病多,老师对他的言行举止都已说了又说,批了又批,但是效果确实微乎其微的。久而久之,老师的说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了戒备、反感、抵触甚至是对立的心理。但是,如果给他们换一下“口味”,由他们身边的同学来当老师,去对他们进行教育,我想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吧。那么,如何發挥学生们这股“潜隐的力量”呢?我认为方法可以有这些:

1.传经

即选派一名曾有过某些缺点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去和一位需要转化的学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助,并将自己如何改正原来缺点的经验教给他的“学生”,渐渐地把这位“学生”引上正路。如对常常缺课的转化对象,“小老师”可以先和他找找缺课的原因,再教给他一些如何克服懒惰、提高学习兴趣、应该怎样交朋友等方法;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差的转化对象,“小老师”可以教他树立正确的目标,还可以教给他一些个别科目的学习方法。尽管这些“小老师”的经验、方法不一定成熟,不一定很权威,但因为他们的经历相似,思维方法、生活情况等也相接近,所以他们很容易达成一致,产生共鸣,于是,便很容易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传话

即似无意却有意地让和转化对象关系密切的同学去将老师的意见传达,让转化对象在一种真诚的心态下自我反省,自觉地认识缺点、改正缺点。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有一次,我在和邓同学谈话时,说我很喜欢他们三位(包括林同学、王同学),我觉得他他们都是有才干的男孩,如果他们能珍惜机会,在学习上一定会有进步,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发展自己……之后,不出两天,许多老师认为已成朽木的他们,居然有了不小的变化:不再和我这个班主任作对,对班中的事积极参与,随意旷课迟到的现象少了很多,作业能按时上交了!对此,我和其他老师、同学都觉得奇怪。原来,是邓同学的功劳。我对她所说的那番话,通过他真诚地传送到另两个同学的心里,使他们暗自下了改正的决心。再如李同学,对学校、对班级、对学习上的毫不关心,极少能按时来上课,同学们常称他是“缺课大王”。对他,方法都用尽,但收效甚寥。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看到他又缺席了,我便有意地向同学们诉苦说:“唉!李同学常给我们添麻烦,我很伤心。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懂事,想想,都快毕业了,他似乎对班级没有什么贡献。”谁知,在不久的一次班级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抹布、水桶等都坏了,当时我没提,也没让学生自行带水桶过来,可是李同学却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行带了抹布和水桶过来。他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到很惊讶,也很高兴。当我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我当场就称赞他,他却低着头说:“我都没有为班级做过贡献……”后来我才得知,原来是他的邻居——本班的黄同学将我的那番话告诉了他。他的转变让很多师生认为是一个奇迹,但我明白,这是“小老师”的功劳,是“传话”传出来的效果。

3.引带

即有威信,有责任感的积极分子当“小老师”,去带领转化对象,以求能在一种无形的监督、引导中改正转化对象的某些缺点。因为自觉性差、意志薄弱,是我们小学生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所以学生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反复出现这样那样不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也极为普遍。根据这种实际,派学生去引导、带领转化对象,可以使转化工作开展得更灵活、更广阔、更深入。就如,在转化旷缺课极为严重的陈同学时,我派了梁同学去当他的“小老师”。一旦陈同学缺课,放学后,就由梁同学去找他、劝他,然后再进行带领,即上学放学与他结伴同行;班中的活动两人也结对参加。久而久之,陈同学也变得自觉起来了,有时甚至可以反过来监督梁同学了呢。这些方法尤其适用于转化那些经常缺课,或经常逃避劳动,或性格孤僻的学生。

以上几种方法,未尽全部,只是简单的列举。但这些方法,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真的起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对学生的转化是一项琐碎而又艰苦的工作,有时需要结合好几种方法才有一点的成效,甚至没有成效。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去做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要教育一个人,方法总会有的。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潜隐的力量,巧妙地将老师的爱与诲传送给转化对象,使转化对象在一种冷静而温暖的环境中得到滋润,得到感化,这难道不是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菽.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涂光辉.班主任工作技能[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4]《中国德育》期刊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